>>> 2005年第2期

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作者:肖 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肖川是一位在基础教育界有着广泛影响的专家学者,也是一位多产的教育随笔作者,被誉为“中国教育随笔第一人”。肖川洞悉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弊端,视野开阔,教育理论、哲学、人文素养丰厚,文笔也灵动、凝炼。他的教育随笔,深受中小学教师的喜爱。在肖先生的支持下,《教师博览》从本期起,在“视野”栏目中开设“肖川走笔”专栏,刊发肖川的教育随笔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肖川专为本刊撰写的文章,少量为从其他报刊转载的肖川的作品,希望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我们说,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为学生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那么,这个基础应该包含些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反映着我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追求。
  在我看来,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所奠定的基础,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宝库,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其次,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比他们学到了什么更有意义的。当然,这离不开对具体学习内容的学习。但这个过程是不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是不是有一个精神充实的过程,是不是能经历精神的历险和理智的挑战,决定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能不能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
  第三,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独立地、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这就需要学会质疑与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在理性的基础上来思考别人思考过的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有效的自我表达———能够充分地、体面地表达自我,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形体语言的表达,也包括我们的待人接物、穿着打扮,甚至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是一种自我表达;就需要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当你作出选择和决定时,你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可靠的、足够的信息。作为民主社会合格的公民,必须具有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发展,是造就独立的而不是依附于人的,有尊严而不是自轻自贱的人的重要方面。
  第四,基础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的基础中,还应该包括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如:“民主能够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的基本经验。至于人类的核心价值,我比较推崇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的工作,没有明确的、代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价值的追求,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一点,将教育区别于单纯的规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强调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仍然是必要的,只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应该成为完整的人的全身心高度投入并充满主动性、创造性和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将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目标追求。
  最后,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亲密的关系;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检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图像,形成自我的同一感和统一的生活哲学;学会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资源。
  一言以蔽之,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