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期

丁肇中:“我要用中文致辞”

作者:于光宇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由于母亲意外早产出生在美国,成了美国公民。但在心里,他一直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
  1976年丁肇中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把获奖的研究成果———第4种夸克命名为“J粒子”,因为他觉得英文的“J”很像中文的”丁”。当他得知每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要在颁奖典礼上致辞,他决定在那极其庄严而神圣的时刻自己要用中文发言,让中国人和能听懂中文的人分享自己的自豪、幸福和快乐。他把自己的决定郑重地通知给瑞典皇家科学院,通知写得十分简练:“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致辞。”瑞典皇家科学院立即作出了积极、友好的回应:“欢迎。”可同时他们又不无担心地问:“谁做您的翻译?”丁肇中答复:“我自己做翻译。”
  丁肇中的举动震动了世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公民丁肇中,决定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致辞。”这一消息马上见诸报端,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们懂得,这位大科学家要在登上人类最高科学讲坛的时刻,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献给自己的祖国!
  可是,美国政府对丁肇中的这一举动表示强烈不满,美国驻瑞典大使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前紧急约见丁肇中,劝阻他说:“你要认真考虑美中两国关系的现实,我们认为你在颁奖典礼上用中文致辞的决定是不对的。”
  丁肇中十分珍惜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期盼中美两国关系能得到彻底改善,但对这位美国大使对他的指责十分愤慨,他针锋相对、毫不留情地回击道:“大使先生,我觉得使用哪一种语言致辞是我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就这样,这位美国大使碰了一鼻子灰。他大概永远也无法理解:丁肇中这位华裔美国公民,为什么会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有人说:祖国是父亲的土地,语言是母亲的舌头。也有人说:语言是一个人全部历史的档案。而丁肇中则用祖国的语言———中文改写了历史。1976年12月l0日,在那个举世瞩目的颁奖典礼上,丁肇中创造了其意义和他在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相得益彰的新纪录:他使那个辉煌的大厅自落成第一次响起占世界人口总数1/5人使用的语言———中文。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在采访丁肇中时提及这件28年前的往事,问道:“您当时选择中文的目的是什么?”
  丁肇中回答:“这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我内心深厚的故国情怀的自然流露。我是第三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让中文响起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是我的一种责任。我就是要让人们知道,中文是世界上最美好、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主持人又问:“但是您在用中文致辞时,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人、现场的人,都是听不懂的,是吗?”
  丁肇中马上说:“那没关系。那个颁奖典礼向全球广播,说中文的人都会听得懂。”
  主持人进一步又问:“您的意思是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或者说中文的人能够听得到,对吗?”
  丁肇中只答了一个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