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改变在教育论坛

作者:翟运胜




  我是一名在乡镇中心小学工作的普通教师,所处地域相对偏僻,信息与思想自然闭塞,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搞教育教学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被动地听从于上级的指令与安排上,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等待、顾盼、迷茫、彷徨。虽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独学无友,孤陋寡闻。
  一次去徐州,恰遇一位在市里工作的同窗好友,他问我的伊妹儿与QQ号,我面现尴尬之色,他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论坛、伊妹儿、QQ聊天等等。这些名词我虽早已在报刊上见过,但总感觉离自己很遥远,当这些从原本与我同一起跑线的好友嘴里说出,却让我有一种被现代文明远远抛在后面的感觉。于是,我走进了镇里开的第一家网吧———这个起初让我联想到邪恶的地方。几十元上网费送到老板手里后,我学会了聊天,也有了自己的伊妹儿,神奇感消除后的我对网络有点不屑一顾:不过如此而已。QQ上朋友的言语让人不敢恭维,与他们聊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我最想了解的是与我在同一时空内的同行们,他们的教育人生是怎样的?他们对教育教学中的种种现象持什么观点;最想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在切磋中提高彼此的教育教学水平。
  2002年12月份,一位仅比我早一年毕业的学兄被教育局委派到我校检查工作,这位学兄的大名对我来说早已是如雷贯耳,我非常仰慕他。与其聊天,他对教育教学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我问他成功的秘密,他说教育论坛是他的力量之源。我请他写出他常去的教育论坛网址。那天晚上,我钻进网吧,登陆教育论坛,直到凌晨而毫无倦意。2003年初,我分别在教育在线、中国教师报论坛、成长论坛、中国语文网论坛等教育论坛上以“云生”的名字注册。从此,我每天都要来这些教育论坛上逛逛,一天不来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看着自己发的帖子越来越多,论坛等级逐渐上升,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收获越来越多,改变也越来越大,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阅读教育论坛上的一些经典文章与言论,我的心时时为之激动。教育论坛上网友们对教育的痴爱、旺盛的人气、缤纷的内容、激进的理念、似火的热情,如同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改变着我。
  一位好友用短消息发给我朱永新教授的另一个帖子《“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内容是这样的:“本公司为激励客户成功,决定开办朱永新成功保险;参保对象不限,但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保期十年;投保者必须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如投保者十年内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正是在这个帖子的感召下,我也开始每天撰写教育日记。在坚持写教育日记的过程中,我实实在在地发现自己变得愿意思考了,善于思考了,勤于思考了,教学行为不再是盲目随意的了。在课堂上我感到自己是那样的神清气爽,发觉自己对学生的表情与以前相比确实不一样了,变得温和了,变得不焦不躁了,变得有理性了。另外我还感到教学工作有意思起来了,教育生活充实了,连人生也感到有意思起来了,每天的教育生活成了我的源源不尽的写作源泉。朱教授的“成功保险公司”真有“立即支付”的效用!
  在阅读的同时,我积极地把自己的言论贴到论坛上去。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他们的精彩评述和宝贵意见,让我时时激动不已。一次,我贴了一个题为《有感于江南七怪教郭靖》的帖子,这篇小文章得到众多网友喜欢,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点击次数与回复次数直线上升,成为论坛上一度的焦点。今年暑假,我把自己的一篇名为《如何面对学生的“低质量”发言》用论坛上的短消息发给《教师之友》的编辑,他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通过修改,这篇文章也发表了。自己的思想变成了铅字,心情自然很舒畅,但如果没有网络,不到教育论坛上来,我哪有这么大的收获?
  在一位网友的邀请下,我来到了白鹿洞论坛,这里的栏目让人怦然心动,仔细阅读才知道,这原来是《教师博览》的论坛。这次我以实名注册,在教育自由谈、且行且思等栏目上畅快地发表着自己对教育的认识,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一次,我按照论坛上提供的电子邮箱,向《教师博览》投寄了一篇名为《只要不被发现》的文章,一位名为“aeji”的编辑很快回复:“此文甚好,拟用”。在编辑老师的指导修改下,这篇文章刊登在2003年第9期上,这让我更加感动、激奋。自此,我在教育教学中更加留心观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坚持写教育反思。渐渐地,我感到再面对几十双眼睛的时候,那是一种心灵互通,那是一种智慧享受,那是一种生命律动。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教育幸福境界吧。
  在网友陨石的介绍下,我还做了点击教育论坛小学数学教学栏目的版主,从此我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论坛上相逢、相识、相知。我们在讨论中互励、互惠、互进。2003年教师节,通过电子邮件、论坛上的短消息,我收到了许多相识与不相识网友的真诚祝福,当那一封封来信扑面而来时,幸福的暖流刹时流遍全身。
  我把自己在论坛上与网友们的讨论以及自己的教育日记认真地整理,积极向各教育报刊投寄,短短一年来,我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成才导报》《青年教师》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这些都得益于网络,是教育论坛使我的教育教学生活渐趋理性化,是教育论坛使我有了表达的需要和动力。更让我高兴的是,通过教育论坛,我还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鲜活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对教育炽热的爱深深地感染我,影响我,感动我,改变我。我为认识他们而高兴,我为在教师这一行业里有这么一批对教育的痴迷者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