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断句中的智慧

作者:关 邑




  相传明代的书画家祝枝山,在某一年的除夕,应邀给一家财主写了一副对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财主看后大怒,当即告到县衙。公堂上祝枝山说写的全是“吉庆之词”,财主听了越发怒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有这样的吉庆之词吗?”祝枝山听了哈哈大笑,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县令和财主闻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清末冤案故事《杨乃武与小白菜》中,杨乃武屈打成招,供词中暗伏玄机:
  乃武亲笔供招有意谋死小度
  案情实非冤枉到底吾命休矣
  衙门按此供词读为:
  乃武亲笔供招,有意谋死小度;
  案情实非冤枉,到底吾命休矣。
  于是将杨乃武定为死罪。后来复审时,杨乃武翻了供,说他的供词是:
  乃武亲笔,供招有意谋死小度;
  案情实非,冤枉到底吾命休矣。
  一段供词两种读法,前者自供有罪,后者则自诉无罪,全在断句的手法上。在标点符号不完整的“句读”时代,出现这样的故事是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