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教师走了……
作者:立 言
镜头一:
8月10日上午,四川省青川县竹园坝火车站。一位女士正在等待开往成都的火车。突然,从一辆疾驶而来的汽车上跳下两人,跑到女士跟前,一番谈话后,女士不情愿地拎起包往回走。
车上下来的两人,是青川县教委副主任刘成林和青川中学校长杨文富。要走的女士,是青川县最高学府———青川中学的一名英语骨干教师。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打算与丈夫一起到成都发展。
那天上午,当正在开会的青川县教委主任向明月得知她要走的消息后,立刻授命刘成林、杨文富驱车追赶,一句话:千方百计先把人留下,其他事回来再说。
8月10日的这一件事,只是青川县近年来教师频繁外流现象的一个缩影。
青川中学是广元市重点高级中学,这所让青川人为之骄傲的最高学府,却成为了骨干教师流失的“重灾区”。据统计,自1998年至今,青川中学具有本科学历的骨干教师14人先后离开学校,流向地是成都、绵阳等经济发达城市。14人中,4人办理了正式调动,其余10人皆不辞而别。
让学校尤其感到为难的是,这14名教师全系化学、外语、数学、语文教师,教的都是教师紧缺的科目。
镜头二:
黑龙江省青冈县是省级贫困县,每年暑假,该县一中的杨校长都要忙于应付想走的教师。谈起教师流失,杨校长相当无奈:“作为贫困县,优秀教师本来就奇缺。两年来,学校有近30名教师先后调走,而且都是骨干教师 。 ”
贫困地区如此,优秀教师集中的中心城市情况也不容乐观。
哈尔滨市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协会会长、哈师大附中党委书记、副校长刘大伟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协会有百余人,集中了哈尔滨市4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精英。近两年,每次开会我总会发现少几个人,他们已经调到了深圳、上海或北京等地,先后已有二十余人离开,太可惜了!”
镜头三:
福建省顺昌一中的“名师榜”上列了该校近40名优秀教师的名录。榜上的名字在顺昌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名师榜”虽然还挂在那里,但榜上的人却一个一个出走了。
毛泉根校长说,近5年来从顺昌一中调走的高中教师近30人,出走的这些教师都是该校高中部的骨干教师,他们当中有省优秀教师、省先进班主任、省市优秀青年教师、市中小学青年带头人、省市各学科竞赛园丁奖获得者,担任的职务有教务处主任、校办主任、校工会主席、学科组组长等,年龄大都在35岁至42岁之间。物理是顺昌一中的强科目,该校物理组共有13名教师,但近两年一口气走了7位,今年春季开学连安排课时都捉襟见肘。
镜头四:
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王崾村小学这学期14位老师走了9位,剩下5位老师要教8个班。
……
教师流失的特征:
特征之一:教师流失的范围越来越广。以前的教师流失主要发生在经济条件差的贫困县,教师流动跨越区域不大,而且数量不多。现在教师流动的面越来越广,甚至一些条件并不差的学校也无法留住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大都被经济更发达的沿海城市的优惠政策吸引去了。现在,更应该用“流失”一词来描述教师的流动,不但城市、城镇出现了愈演愈烈的教师流失潮,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失也日益凸显出严重的后果。优秀的教师资源越来越集中在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城镇的好学校,使许多教师流失严重的学校,尤其是条件差的我国西部的农村学校,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维持,更别谈教学质量。任其发展下去,我国许多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将得不到师资保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将功亏一篑。
特征之二:教师流失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或者说群体性的活动。现在的教师流向好学校不再是个别的教师调动问题,而是以工资或者说“钱”为内在推动力的逐渐普遍的行为。很多学校的教师流失往往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伤筋动骨地走掉大部分的教学骨干和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给学校留下的空白难以弥补,甚至会造成一所学校的瘫痪。
特征之三:教师流失之原因的“合情”与后果的“残酷”。教师也是人,除精神满足外也要求合理的物质满足。不可否认,条件较差的学校需要教师付出的比得到的更多,甚至根本不成比例,教师为生活去寻找更合适的发挥自己价值的位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师流失对于那些本就生活于艰苦环境中的孩子来说无异于雪上添霜,优质的教育离他们越来越远,甚至无以为继。而教师流失的学校也是满腹委屈,因为对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学校倾注了很多,付出了很多,而好不容易培养出来后不久就走了,学校损失也很大。
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从北国到南疆、从东部沿海城市到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具体经济情况及各地方的教育政策不同,导致教师流失,既有一些共同的原因,也有许多各自的特殊情况。
案例一:“政策”的魅力
1998年福建省提前实现“两基”达标,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迫在眉睫。由于师资结构中本来就存在着小学教师太多,高中教师紧缺的问题,但培养高中教师又不是朝夕之功,特别是主课教师没有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难以成熟,而大学的升学压力又历来是福建省的突出问题,因此高中教师特别是有经验的主课教师成为沿海发达城市新老高中招徕的重点。从山区挖人,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
福州、泉州、厦门等地纷纷出台了各种引进优秀教师的政策。其中厦门市的政策格外优惠。厦门挟特区优势,本来工资水平就比别的地方高,对引进的优秀教师又采取特殊的倾斜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太诱人了,虽然顺昌县领导每年都出面挽留教师,“但经济收入悬殊如此之大,留得住人也留不住心。”一位县领导无奈地说。学校也做了许多工作,设置了各种荣誉,但利益驱动是明摆着的,学校的留人工作显得苍白无力。
顺昌县教育局局长余明晖说,过去可以用行政手段,人事制度留住教师,但现在这些政策统统不灵光了,厦门市前年出台了一个新政策,35岁以下的骨干教师可以重新建档,而且这个政策执行起来又有了很大的松动,只要学校认为教师好,就可以建档。
据了解,到明年顺昌县初中毕业生就达5000人,而目前顺昌高中的规模只能承受1200人。余明晖说,高中教师本来紧缺,长此以往不要说完成“十五”计划,就是维持目前的规模都成问题。
案例二:工资没了,老师走了
湖北省从去年秋季开学起,对全省29个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进行“一费制”改革试点。试行“一费制”半年来,农民负担轻了,但教育经费日见紧张,蕲春县教师流失达八百多名,有些村小学只剩下一个“留守”老师。
蕲州镇是蕲春县的经济文化重镇,教学质量在大别山区小有名气。按照省里规定的“一费制”标准,小学一学期80元,初中一学期150元。而过去小学一学期收180元,初中一学期收450元,调低了60%。公办老师的津、补贴和民办、代课老师的工资一直从“三提五统”和学杂费中出,现在这些收入没了,公办老师每月只能拿65%的工资,民办老师每月250元,代课老师的工资全没了。
今春开学时,镇上的几所初中一下走了8名公办老师和11名代课老师,走的都是教学骨干,这可是釜底抽薪啊。村办小学的老师走得更多,走了77位,接近三分之一。由于老师大量流失,学校不能正常开课,学生也流失了不少。这个学期全镇转走了中小学生432名。
案例三:困难财政难敌外界诱惑
据一份不完全统计的文件显示,1998年至今,四川省青川县中学骨干教师外流64人,正式调动的30人。
省级贫困县青川,去年全县财政收入2100余万元,全县教师工资2200万元左右,占本级财政收入的101%左右,就是说,青川财政总收入用来保证教师工资发放都不够。可是,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县里已经初步决定,从明年起每年由县财政拿出10万元,奖励知识分子,全县每年将有100名知识分子享受到政府津贴。其中,教师占大部分。连续几年评上的,将终身享有此项殊荣。
青川教师的流失直接导致的是生源的流失。以今年为例,3月份以来的两三个月内,青川外流在校初、高中学生达五十余人。
案例四:教师队伍管理方式滞后
某些学校在中青年教师培养这个关系教育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上,诸如评优选模、教师培训考核,特别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务聘任等方面,论资排辈,亲亲疏疏,一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得不到重用,由此导致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心情不舒畅,工作积极性不高。一些埋头苦干又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对前途感到无望,萌发了离岗创业的念头。
面对教师流失的对策:
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摇山区高中教师流失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关注。福建省顺昌县教育局局长余明晖认为,沿海发达城市引进教师政策是对山区教育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有关部门应尽早制定对山区的补偿政策。
他说,一个高中主课教师的培养最少要5年以上,一个成熟教师的价值不仅是他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还应包括所在地教育部门投入的教育资源。沿海发达城市引进优秀教师除了应进行经济补偿外,还必须由省里统筹解决后继师资的补充,否则山区县的教育水平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支教并非“法宝”?摇近年来,许多地方,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为了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素质不高等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纷纷采取选派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去轮流任教的办法,以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种办法虽然有效,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只是暂时解决了农村教师短缺的困难,实为权宜之计,而且还有一些负面影响。
在那些实行城市教师轮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地方,城市教师并非是自愿到农村学校去的。一是靠出台政策硬性规定。比如,凡应届毕业生都必须先到农村学校去工作两年后方能正式分配或安排工作。二是靠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背后作支撑。比如,对到农村学校去轮流任教的城市教师,在任教期满后,实行评优优先或解决补助以及调动工作优先、提拔干部优先等政策。
由于到农村去的教师很少有自愿的,这些下到农村学校的城市教师或把目光盯在几年后分配工作的“实惠”上,或把目光盯在“优惠政策”上。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到农村去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熬”时间,熬过这两年就可回城。因此,这些教师中,有一部分到了农村后工作不负责任,看不起农村学校的教师,有的教师甚至看不起农村的孩子。
另外,由于这些城市来的教师可以享受到优惠政策,而默默地在农村学校无私奉献的教师却一项优惠政策都享受不上,使一些农村教师在心理上感到不平衡,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情绪。
急需“治本”之策?摇要留住教师,首先要确保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其次,在教师的其他待遇方面,应对农村教师倾斜;第三,让优秀的农村教师能够享受到城里教师同样的待遇;第四,减轻农村教师负担,确保农村教师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只有这样,才能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短缺问题,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进而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