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感受叶澜
作者:于春祥
2001年以来,有幸能追随叶澜老师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获得了每年四次聆听叶澜老师教诲的机会。尤其是陪同叶澜老师听了四十多节课,然后听叶澜老师评课,这期间的收获成为我一生中最丰富的学习和研究资源。再回首,不觉发现人生态度、生命状态已经在悄然改变。
叶澜是个有使命感的教育家。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面对我国教育改革“西不西,中不中”的现状,作为跨世纪的中国教育家,必须要思考在社会的转型期如何实现教育的转型;必须要思考我们如何创建具有中国原创意义的教育理论体系;必须要思考如何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生命都活出样来;一言以蔽之,必须要思考我们拿什么来奉献给世界。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拿不出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难道不令人汗颜?如果说我国真正有出息的教育家没有几个的话,毛病就出在我们有许多教育家都喜欢脱离鲜活的教育实际,在书斋里创造理论成果。叶澜的可贵就在于她的理论始终坚持植根于复杂多变的教育现实。一个63岁的老太太,为了“新基础教育实验”,南征北战,东奔西跑,每年都要深入学校听评一百多节课。她到学校调研,经常是白天听评课,晚上召开校长和教师座谈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工作量就是年轻人也会感到吃力,但是,不管我们什么时候看到她,她总是精神抖擞,好像她真的不知疲倦。我不知道,在我国像叶澜老师这样坚持蹲在教室里的教育家还有多少。但是,我知道,假如有的话一定是屈指可数的。
叶澜是个严肃的教育家。她似乎极不善于说恭维的话,喜欢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她尤其不太看重官位,甚至,从不因为某人是“官”就给他留面子。
话语严肃、有力、深刻是叶澜老师演说的特点。记得那是2001年5月的一天,叶老师应邀来临淄作“新基础教育实验”选点考察,我们选了几位区级学科带头人开了几节课,结果几乎被她批得体无完肤。刚开始我们真有点不服气,老师们也都惧怕叶老师评课。新基础教育评课的特点是从来不浪费时间进行恭维性的所谓优点罗列,有的多是对问题一针见血的分析。“新基础教育”主张老师首先要敞开胸怀,敢于面对自己,敢于面对问题。叶澜老师有句名言:“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能够让叶澜老师听课评课指导的教师毕竟非常有限,随着“新基础教育实验”的逐步深入,老师们渐渐地适应了“新基础教育”的评课方式,以致于现在听说叶老师要来听课,老师们都争先恐后地上课。“新基础教育”已经让一批老师茁壮成长起来。
叶老师喜欢做事的“官”。她深悟在我国任何教育实验,如果“一把手”不热心,都将会因行政力度的不足而流产。“新基础教育实验”始终坚持把“一把手”抓在手上。记得去年10月温州全国第七次新基础教育实验共同体研讨会上,我们教育局的局长和两位实验学校校长都因事未能出席会议,叶澜老师近乎恼火地说:“我是全力以赴地搞实验,你们是有空才来做。从这次会议开始,校长连续两次不参加共同体研讨会,就算是自动退出实验。”在实验调研过程中,不管哪个校长工作不够努力,都会受到叶老师毫不留情的批评。
叶澜对假课和教育的形式主义深恶痛绝。谁想用假课来糊弄叶老师,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斥责。她一再强调,课的虚假是对学生生命的欺骗,是最丧失人格的事情。课堂上一问就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意义?“新基础教育”追求校园文化的营造,但是,特别反对标语口号的铺天盖地。“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是用行动书写口号。
叶澜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命激情的人,一个对事业以身相许,严肃、正直的学者。
(作者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中心校 邮编:25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