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8期
教育属于全社会
作者:邵晓梅
激发兴趣才干,鼓励参与互动
在澳大利亚,无论走到哪个风景区,都有植物环绕,有的植物上面挂着小牌子,有的植物旁边立着橱窗,它们都在向人们介绍着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许多岩石断面附近有介绍地质特征和地质变迁的说明。走进儿童娱乐场所,人们在充分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安排动物与孩子们的“零距离”接触。孩子们在玩耍之余,认识动植物并了解它们对人类的贡献,认识各种自然现象获得感性知识,兴趣盎然地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和奥妙。同时,澳大利亚许多公共文化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都对学生免费开放,在那里常可看见学校教师带队,学生在那里参观、听讲座、互相交流、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参与网络互动交流,不少学生正是在这些地方完成论文或调查作业的,而且在活动过程中,一般都有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为学生提供适时帮助。
在新西兰,我认识了一个在那里留学的中国男孩,他每天下午3点直接去活动地点辅导中小学生弹钢琴、作画,通过积极参与当地的社区活动,他感到自己能够为他人服务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告诉我,当地的中小学生一般在放学后都要去社区接受各种辅导活动,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是当地的惯例,而且社区教育的各个部门将获得有关资助。
在澳大利亚,也有类似情况。就艺术教育而言,学校的教学要求相对统一和普及,以满足共性需求为主,而学生在校外选修一种器乐或声乐,具体种类可按自己的兴趣、条件自由选择,这样就实现了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体育教育情况也是如此,我看到许多学生在课后或者周末,兴致勃勃地参加自己爱好的各类体育俱乐部活动,这些俱乐部通常分为收费、接受捐款或免费三种。
渗透民族传统,培育世界胸怀
在澳大利亚,不时会在一些建筑物旁看到这样一些展示,比如“这里的历史变迁”“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或“曾经住在这儿的历史名人”;一些年代久远的店铺、码头、港湾旁边会有设计者及其生平、建筑特色等相关情况的展示。那些小小的镜框,图文并茂,简洁生动,引得人们不由自主地驻足观赏。我甚至发现,有些路面上铺着反映当地人文历史的图案,在悉尼港湾的人行道路面上每隔一段距离,就镶有一块与当地文化有关的作家的纪念铜牌。
事实上,孩子们也都非常热爱这些“文物”,我亲眼看见,许多孩子为了不踩坏地上的土著图腾画,纷纷自觉地绕道而行,从旁边的泥地里走过去或者跳过去。我想,这恐怕是最适合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吧。
在悉尼奥运会广场上矗立着许多纪念柱,色彩绚丽,高低错落。在每根柱子上按照开头字母的顺序镌刻了参加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的名字,以空间美感和平等精神默默感染着全体公民特别是年轻一代要有博大的世界胸怀。
实践公民义务,培育利他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已有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这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在澳大利亚,15岁以上的青少年学生必须有参与志愿者活动或社会打工的经历,并且由学校和社会给予法律制度上的保证。比如,保证最低工资,通过限时间和限工种,来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志愿者的经历都将作为对每个青少年进行考评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志愿者经历和大大小小的成果让澳大利亚的青少年引以为豪,这样既形成了整个社会助人为乐的风气,又锻炼了学生克服困难、组织合作、参与社会的能力。
澳大利亚绝大多数的森林公园、海滩水上活动俱乐部和展览馆都不收门票。在那儿,我们总能看见志愿者的身影,从白发苍苍的长者到稚气未脱的孩子,都在努力为他人服务。
国会大厦里设课堂,体现公民权利
我参观堪培拉国会大厦的时候,有一点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议会厅内环形座位的最后一排,桌上装有有机玻璃挡板,据介绍,这是专门给旁听会议者安排的,通过特制的装置将会议的实况传给旁听席的听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走进议会厅现场进行社会课学习,从而让学生真实了解国家政体、政治运行模式以及社会问题等内容。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可能还需现场进行必要的教学探讨活动,所以安装了隔音的有机玻璃挡板,这样既可以不影响会议活动的正常进行,又不会限制师生对会议全局的观察和思考。
政府协调服务,形成全面育人环境
澳大利亚对学生行路交通、参观展览都有统一的优惠政策,在许多活动中,相关部门都安排参与辅导的成年人负责保护指导青少年。新西兰的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不同的项目,不同项目的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参与活动的学生交来的教育券的多少,来获取政府的教育经费;而在澳大利亚,对于16岁以上的学生离家体验独立生活,澳大利亚政府将发放津贴。
在澳大利亚,每个学生都必须穿校服,校服的费用需要家长支付,价格不菲,但是家长们大都非常支持。一方面是因为校服种类较为丰富:从衬衣、绒衣、外套、运动衣、礼服到皮鞋、球鞋等,校服式样、质地都很适合学生。另一方面是因为校服是保护澳大利亚青少年权益的一种有效措施。首先,每位家长可以自主选择是为自己的孩子买上届学生穿过的旧校服,而且穿过的校服还能折价卖给学校或自愿捐献。其次,统一着装可以避免青少年之间不恰当的攀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和勤俭意识。最后,更让家长们满意的是,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警察会对流散街头穿校服的学生加以过问,不宜青少年出入的场所一律谢绝穿校服者;乘坐公交、参观展览等,身着校服的学生都可享受优惠。
然而,澳大利亚的学校也充分考虑到年轻人追逐时尚、张扬个性的心理,每学期安排一个“牛仔日”,这一天,学生可以自由地穿上自己认为最理想、最能表现个性的服装到校,像过节一样“狂欢”一把。
这样既强化了青少年学生的平等意识和环保意识,节约了整个社会的教育投资,明确协调了全社会关心下一代的教育职责,又合理兼顾了各方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因此得到了公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