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8期
沈从文卖字
作者:杨兰琴
那是1917年,沈从文先生主编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时的事情。在众多来稿的作者中,他发现有一个就读于河北高等工业学校的16岁的学生很有才气,这个学生叫章恒寿,当时笔名芦苇。沈先生便将芦苇的诗作选发在“文学周刊”上。此后不久,沈先生收到这位从未见过面的青年人的来信。信中说,他父亲得病就医,死后殡葬,家中负债累累,母亲和姐姐十分愁苦,他打算预支些稿费,以偿还部分债务。
沈先生收到信后,心情十分沉重。当时沈先生一家生活并不富裕,如何帮助这个青年渡过难关呢?他不想让这个青年人失望,便决定卖字资助这个青年人。于是,他在《益世报》上刊登了卖字启事。启事中说:“我可以为这位作家卖20张条幅字,作为对于这种善意的答谢。这种字最少为10万元一张,我的办法是,凡是要我字的,可以来信告诉我,我寄字时再告诉他如何直接寄款给那个穷作家。这个社会太不合理了,让我们各尽所能,打破惯例作点小事,尽尽人的义务,为国家留点生机吧。”沈先生将“启事”写得情真意切,不过并没有透露青年人的名字,以免引起社会上的闲言碎语。
不久,芦苇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份寄款,有人还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件,对他表示问候。芦苇感激万分。他用这笔款子还清家中的债务后,便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沈先生的恩泽。1948年,他穿越国民党的封锁线,进入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入华北大学学习。1949年又随解放军南下,成了一名军旅诗人。这就是解放后闻名诗坛的诗人柯原。
此后,柯原与沈先生就失去了联系,直到1980年,经过30多年之后,柯原去北京出席“自卫还击战征文”授奖大会时,才第一次见到自己思念了30多年的沈从文先生。当谈到当年沈先生卖字救人的事,柯原的热泪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