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7期

走近美国著名高中

作者:陈玉琨




  都是第一,可能吗?———多样化选择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
  
  教育是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个性与多样性是教育活动的生命所在。任何学校都可以是一流的,如果它能办出自己个性的话。最近有幸访问了美国斯蒂文森高中、俄克拉荷马数理高中和勒荷拉国民日校,这三所学校在美国都能称得上名校。他们迥然不同的风格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教育实践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以向大学输送英才为己任的这些学校,他们对自己使命的表述各不相同。勒荷拉国民日校以艺术和体育教育见长,它对自己使命的表述是:培养具有终身探究精神、人格持续发展和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才。其课程与教学内容具有相当的现代性,涉猎面宽,实用性强。俄克拉荷马数理高级中学的目标是:为在科学与数学方面具有优异才能和对自身具有高度期望的学生提供最优的学习环境,以及通过科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成为俄克拉荷马学区的资源中心。斯蒂文森高级中学不同学科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该校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在当今这样的技术年代中,技术教育专业给学生提供他们理解与有效地满足面临各种挑战的知识与能力。他们认为,“技术”代表着科学与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运用。该校数学学科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各种技能,以及理解与欣赏归纳和演绎逻辑推理。
  有趣的是,这些学校学制也各不相同。6—3—3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基础教育学制是美国基本的学制,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学制也起源于此。但在这三所学校学生学习年限则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斯蒂文森高级中学招收初中尚未毕业的8年级学生,俄克拉荷马数理高级中学则只招收已经学习完一年高中课程的10年级学生。他们希望学生在该校用2年的时间达到大学2年级的水平。勒荷拉国民日校作为12年一贯制的学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不同学段的课程中自由选择。
  美国学校高中课程也显现出了极其丰富的个性化的特点。勒荷拉国民日校选修课只开设语言与社会科学课程。俄克拉荷马数理高中则大量地引进大学数理课程,物理、化学等课甚至直接引进大学教材。斯蒂文森高中则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看起来就像大学少年班。
  在美国,各个学校的追求也各不一样。就在斯蒂文森高级中学为自己获得多项国际工程技术大奖而自豪时,勒荷拉国民日校则为自己获得全美中学生女篮冠军而陶醉。他们都是美国第一。
  社会需要是多样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一样。教育的成功,进而学校的成功就在于充分发挥学生潜力,使学生能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教育的千篇一律,只会造就千篇一律的学生,它既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更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学校的千篇一律只会使学校之间在同一水平上形成恶性竞争。这就是美国著名学校办学给我们的启示。
  
  中学教师大学兼职———中学与大学衔接的成功经验
  
  出了俄克拉荷马机场,朋友向我介绍,前来接机的是一位姓李的教授。于是我很自然地询问他在哪家大学供职。他说他就是俄克拉荷马数理高级中学教师,不过他马上补充说,他也在大学兼职,是位生物学的兼职教授。在俄克拉荷马,大中学教师相互兼职是很普通的事,这一做法被视为把大学与中学衔接起来的重要途径。
  美国大学招生是自主的。一些著名中学的毕业生一直受到大学的欢迎,其原因就在这些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在美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教师相互兼职是途径之一。对于中学教师来说,在大学兼职,从事一些研究工作,一方面有助于自身的专业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了解大学的需要,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对于大学教师来说,到中学兼职,既可以直接帮助中学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新的启示。
  美国中学与大学衔接的第二条经验,是在中学广泛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也叫“高级定位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这类课程一般知识面较宽,在内容上已与大学课程接轨,大体相当于大学某些专业的“导论”性质的课程。对中学生来说,修习这类课程有助于他们了解大学相关专业的学习内容,这对他们日后准确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很有意义。同时,对这些学生来说,也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其认可的学校,学生修习这类课程,对口的大学承认其学分。当然学生修习这类课程需要得到中学有关教师的批准。只有教师认为该学生在这一方面确有基础、学有余力才行。
  中学与大学的衔接,美国的第三条经验是让学生参与大学实验室的部分工作。斯蒂文森高中在国际中学生工程与技术大奖赛上一直有出类拔萃的表现,该校坦承善用大学的力量是其经验之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大学实验室工作,担任大学教授的助手,这一方面可以直接得到大学教授的指导,学到大学教授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了大学先进的科研条件。对于大学来说,也雇到了不用付酬的小工。无疑,这是一项双赢的活动。当然,对于大学教授来说,兼职指导中学生科学研究更多的是出于社会的良知。洛克菲勒大学医学院一位教授,是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毕业的华东师大二附中校友,其科研工作一直处在有关领域的最前沿,工作极其繁忙,但他每年仍然坚持接受中学生到其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他所指导的中学生几乎都能登上国际中学生工程与技术大奖赛的领奖台,为此,他被同事誉为“金牌教练”。然而他认为:指导学生的成功和在学科领域取得突破一样,是一位学者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位学者对社会应当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