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6期

网络伴我去自考

作者:叶瑞娟




  平时爱上网,觉得网络上资源丰富,应有尽有。闲得无聊,可以上QQ,找个在线的,瞎侃一通,没几次就成了“我的好友”了;还爱玩个“泡泡堂”,只是反应慢,老中别人的水弹,多数时间是以失败告终;也曾上CS当过几回反恐精英,惜乎技艺生疏,爆别人头的次数远少于被别人爆的次数,还有几次乱扔手雷把自己队友炸飞,看来当“杀手”的愿望今生是实现不了了。在网络上我使用比较多的还是搜索引擎,有了它,查资料什么的就方便多了。在参加了自考后,觉得网络的作用就更大了。
  说起来,我报名自考就是网络捣腾的。那天,正在网上查大学生就业情况,想为即将毕业的弟弟提供些参考资料,无意间看到一条消息,说今后几年浙江省的法律人才缺口有几万,当时心下一动:我何不成为那几万分之一?正好,这个网页上的另一条消息说10月份的自考报名已经开始,并详述了场面有多热闹云云。看得我心痒痒,立即去县自考办报考法律专科,而且一报就是4门。自考办的老师看了我一眼:“小姑娘,一口气报4门,不错嘛!你吃得消吗?”我笑笑说:“我年轻,挺得住。”其实我的想法是:长痛不如短痛,与其一门一门地钝刀子割肉,还不如拼死一搏毕其功于一役。
  等报名结束,才发现一个大问题:我忘了订教材!这可怎么办?“挺得住”的牛皮已经吹出去了,这没教材不要命吗?危急时刻,又想到了网络。在网上一搜,居然被我发现了“浙江自考网”,如获至宝进入,点击“教材供应”,一瞅心就凉了,上面说为了避免考生购买到不合格教材,浪费时间与金钱,自考教材实行内部供应,不到自考办订就买不着。这下真玩完了!心灰意冷之下,随手点击了“交流园地”,里面内容还挺丰富,我又点击了其中的“考生交流”,想看看那些前辈的师兄师姐们都说些什么,没想到这个栏目还按专业分类,这个办网站的人真是善解人意啊!我进了“法律专业”的版面,这里留下的“板砖”真不少,我在第二页看到一条主题留言,送教材!顿时瞳孔缩小,连忙双击鼠标查看详情:“杭州小美人”说她法律专科的自考已经结束,现在想把用过的教材赠送。第二条帖子是她自己跟的:怎么免费赠送都没有人要呢?接着是一个郁闷之极的头标。我赶忙化名“蔫乎乎的麦芽糖”送上一朵“鲜花”,跟帖:我要!我要!送给我吧。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和一个垂涎欲滴的头标。
  原本以为这个“杭州小美人”是闹着玩的,没想到一星期以后就收到了杭州来的邮包,打开一看,还真的是法律专业的自考教材。我和考试计划一对照,一本不少!只是太多,拎得我手疼,这大约就是所谓“知识的重量”。可惜邮包上的地址栏写的是“内详”,我不知如何与“杭州小美人”联系以表达我的绵绵谢意,只能在“考生交流”上留言:杭州小美人,我爱你!但这条留言似乎不惹人喜爱,因为从贴上去到现在已经挨了不少“臭鸡蛋”。
  开始读自考后,发现最难的就是静下心来看书了。所有的专业中大概是法律专业最让人头疼了,那些法律条文逻辑虽然严密却是最枯燥无味了。比如《民法学》中关于继承权的定义是: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权利叫继承权。我连读了两遍,心想:这不是比那个“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还饶舌吗?而教材又厚得能砸死狗,这样的概念比比皆是。难怪“杭州小美人”在每本教材的第一页都写上“读书难!书难读!难读书!”一连三个“难”,于龙飞凤舞的笔画中透出对自考漫漫长途深刻的畏惧与必须完成自考的深深无奈,然而到了第二页,情绪为之一变,赫然三个触目惊心的大字:“书必读!”知难而进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气显露无疑。我怀疑“杭州小美人”是不是女流。是啊,书必读,其实正如饭必吃,二者之区别,仅在于一难一易。舍难取易易,舍易取难方显我巾帼英雄本色。于是每晚先练一练吐纳直至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气均分阴阳心平气和之后,一页一页地将书读下去。“杭州小美人”读得极为认真,横横划划密集,我只需循迹而去即可。读了一星期之后发现,自考读书一旦成了习惯,其实也是感觉极棒的事。夜幕降临,被拧亮的台灯呈现出一圈近乎神圣的黄晕,让人不敢有歪念头。我端坐着,面前放着打开的书,感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仿佛又回到了中考时期,惟恐自己不够努力而使人失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书一页一页地翻,知识一点一点地记。渴了,喝几口水;饿了,啃几块饼干;累了,摘下眼镜揉揉眼睛,继续读下去。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下楼去夜宵摊上喝一碗热粥,消化夜宵的同时顺带消化刚才读的书,那时我想:这种生活多充实,多有规律。
  当然,难免也有心情不爽的时刻,此时也可以上网络去排解。有一夜,看书累了,上阳台透一口气,看见明晃晃的月亮正孤零零地挂在半空,忽然想到现在同事们可能正在搓麻将打红五,或者逛街“淘宝”,凭什么就我应该在这儿看那要命的自考书呢?顿时觉得悲从中来,口占七绝:月升城头霜满天,孤单书本对愁眉。小城边缘陋室里,半夜自考我失眠。吟完才知道这不是活剥了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吗?我把这首剥皮诗上传到“交流园地”,才发现自己的文才出众啊!至今已收到“鲜花”18朵,“臭鸡蛋”23个。有时又会被复杂的教材体系搞得头昏脑胀,比如这《民法学》就有“总论、物权与所有权、债与合同总论、合同分论、知识产权、财产继承权、人身权、民事责任”八篇四十三章,六百多页,苦得我在“交流园地”里泪水涟涟:《民法学》好难好难哪!很快有一人苦笑着跟帖:同感!同感!接着又有人来打气:难归难,可千万别放弃哦!努力!奋斗!后面两个词让我哑然失笑:这不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的对白吗?最感谢名叫“过来人”的考友支招:《民法学》自考的重点在前三篇和最后一篇,“知识产权”这一篇是近年的热点,应当熟记。至于其他的篇章,顺带着看一看就行了。我连忙送上每人一朵鲜花,并郑重表态:我定会听从各位前辈的教导,坚决把这门拿下!牢骚发完了,下了线,又心平气和地看书去了。
  就这么着,在网络的帮助下,我克服了摇摆不定的心理,认真地看书,迎来了考试。考试前有朋友问我在哪里?我说正在网吧呢!朋友便很羡慕:哇!快考试了还能上网玩。佩服佩服!殊不知,我正在“浙江自考网”的“试卷大纲”栏里紧张地看前几次的试卷呢!我记得有个词叫“举重若轻”,又有个词叫“外松内紧”,我觉得我是适合这个词的。通过临考前的网上热身,对题型更清楚了,考什么更有把握了。下线前又留言:各位,大战在即,你们准备好了吗?共同努力哦!那时,感觉和网络前的千千万万的考友一起磨刀霍霍向考场!
  还好,在网络的支持下顺利地通过四门考试。我拿着这四门合格证,心里涌动着波浪般的喜悦。我很想把这喜悦与大街上的行人分享,可惜我不认识他们。为避免被当成疯子,我把一腔喜悦放到网络上仰天长笑:哈哈……我四门一次通过!笑完了又看了“网络伴我成长”征文的信息,回想起这么长时间网络对我的巨大帮助,我就写下了这篇“东东”,感谢网络对我以及所有自考生在自考途中的巨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