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6期

特级教师:挑战.期待.超越

作者:姜广平




  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个普通的特级教师,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我以为,应该是: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对学科教学有一定的研究,能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学科教学经验;在某个范围内能发挥一定的带头作用,或起一定的积极影响。至于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要成为教育家,这实在不是大多数特级教师所能做到的。有一个反常的情况很值得我们注意,即有几位大家认为比较有思想、自己也认为有思想的特级教师,既不受学生欢迎,也得不到进过他课堂的同行和专家的肯定。当然有可能因为真正的思想家总是孤独的,普通人是难以理解的。但更多的是,这些“家”们写在文章中的或在台上讲的思想,在他的校园里,在他的讲台上总是看不到,甚至看到的总是他所批判的东西。就是说要么他的思想是脱离实际的,要么他的人格是虚伪的,要么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思想,只是在进行概念炒作。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切徒有其表的东西都在人身上培植虚伪的性格。”所以我一贯主张,对学生宁可没民主,不可假民主,当然我们要努力追求真民主。多出现几个思想家、教育家和改革家,是大家的共同期盼,但这又不是树立一个志向、喊几句口号、订一个计划就能产生的。我们的头脑自然不能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但也不是提出几个和别人不同的说法,对现实现时说几句偏激的批判的话,写几篇用新潮概念组合成的文章就是有思想。教育思想的产生,是需要厚实的实践基础的。
  小文章说了个大话题。好在是讨论,请大家批评。
  
  在圹野中呼喊
  
  曾经以为特级教师是一座山,我却不曾把它作为攀援的方向———以我的脆弱和单薄,我是决不敢存那份奢望的。但总有一个声音使我一次又一次地积蓄了力量,踏上那条未知的路。这个声音来自心底———我爱教育,我爱孩子,我爱语文!
  2002年秋天,在跋涉了11年之后,我创造了一个奇迹———我攀上了那座峰顶。
  但我却没有看到无限风光。我发现自己来到了一片旷野,天地苍茫,茕茕孑立。在这片位于峰顶的旷野中,我不止一次地追问自己:路在何方?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追问,不是我一个人的迷茫。应该说,所有登上这个峰顶的教师,心中都有同样的伤痛。这决不是一种自鸣得意的矫情。作为年轻一代的特级教师,如我的资历和涵养,我自知无法感召一个群体,只能改造一个自己;我无力对这一群体的历史作用做点评,也无法预见前方的路是平坦还是崎岖,我只拥有自己的现在。我对现在倍加珍惜。
  特级教师是一道炫目的光环,是每一个中国教师心中的梦想。得到固然是一种欣喜,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背负?当今太多的特级教师背负着这个厚重的壳,有的窝居一隅,一劳永逸,有的急于在这个壳上涂抹更多的亮色,但往往事与愿违,壳越来越重,步履维艰。有时这个厚重的壳也会变成一袭华丽的外衣,你可以舞姿翩跹,歌喉婉转,但你要不断地舞下去,唱下去,就是不允许停下———社会有一千个理由要求一个特级教师变成神!曾经听到一位特级教师这样感叹:“他们不把我当人看……”这其中蕴含了多少深深的痛楚和无奈的感伤。特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允许失败,甚至不允许探索,只允许提供所谓成功的经验和辉煌的成果。而这,是作为一个“人”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我们毕竟已经走过了一个把人神化的时代。既然特级教师是人而不是神,那么在且歌且舞的过程中,就难免跌跌撞撞,气喘吁吁,漏洞百出。于是就免不了挣扎、敷衍、浮躁,更多的是关于名利的追逐,更多的是难以静心、静气地读书、写作、反思、实践。如果能抛弃这个厚重的壳,让心灵获得自由,每一个特级教师将在这片无边的旷野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特级教师,应该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但特级教师同样需要发展,而这种发展也因为本身的高起点而愈加艰难。不容置疑的是,一个真正的特级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占其一,或者占其二,真正能够三者具占者可谓凤毛麟角。就目前数量最多的语文特级教师来说,要求他首先应该是个作家,是个百分之百的性情中人,然后他还应是一个敏锐的文学评论家,一个教育理论的全面诠释者和占有者,最后才是一个课堂教学的高明组织者和实践者,这肯定是一种刁难。面对当今教育教学界值得探讨、争鸣的一些重大问题,即便是在特级教师中,沉默的依然是大多数。究其原因,应该归咎于我们不少特级教师视野的局限和不够丰厚的理论功底。
  不读书、不写作的特级教师依然存在;脱离一线,教而优则仕的也为数不少。这些造成的后果是可以预见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特级教师们大脑中那些曾经鲜活的思想,就会变成一支支干枯的花朵,消了颜色,散了芬芳。只有毫不间断地读书、写作、反思、实践,才是特级教师得以继续生长的肥厚土壤。根植于这片肥厚的土壤中,成长将不会停滞。否则,不仅我们的教育教学将最终变成无源之水,而且就连特级教师本身也将失去生命的活力。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今天依然存在。对于特级教师而言,则更加尖锐。
  
  特级教师和粮票
  
  我们国家有一段时间,许多东西都是紧缺的,出现了许多票证,比如粮票、肉票。在这里,我要说一说粮票。人吃的是粮食,绝对不吃粮票。粮食绝对不会来自粮票,而是来自土地。粮票只是一种票据,是一种限制购买的凭证,因为我们的粮食不足,由此衍生的就是粮票的奇缺与重要。发行粮票是因为我们的土地已经荒芜。有一年,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我们的农民不挨饿了,粮票就作废了。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现在已有数万名中小学教师荣膺这一称号。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这是国家对特级教师的“本质”定位。拥有多少个特级教师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县、市、省教育发展的标尺。
  可我们遗憾地看到了另一面:特级教师的本质在缩减。在特级教师数目膨胀的同时,必然出现本质特征“缩减”的情况。海德格尔的一句话说了这个现象,叫“存在的被遗忘”。存在是如何被遗忘的?米兰·昆德拉说:“人处在一个真正的缩减的旋涡中。”
  一方面,我们的生活一直都在缩减。爱情缩减为性,友谊缩减为交际和公共关系,读书和思考缩减为看电视,大自然缩减为豪华宾馆里的室内风景,对土地的依恋缩减为旅游业,精神价值缩减为实用价值。一次次缩减遗忘了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另一方面,大量的招聘广告中凸显特级教师的价位,增加了特级教师的金钱含量,催促特级教师高度繁荣,而特级教师群体外的教师队伍状况如何,与特级教师的生命本质力量是否真正拥有有着绝对的关系。特级教师只有保持其纯洁、纯粹以及高蹈性,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才能引领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师的业务提升和教育教学实绩的生成。
  特级教师需要一种苦读深蕴然后横空出世的冲击力和永立潮头不断进步呐喊的气魄。特级教师就是教育界的文化大师,一定要拒绝那些“匠气”十足的教书先生。文化底蕴是教育的形而上的内质。那些只能操作形而下的教学技巧的教书先生式的特级教师非但不能使教育发展,更多的会成为教育发展的绊脚石。新课标形势下许多思想陈旧素质低下的特级教师下岗或是晕倒在讲台上,就是因缩减而成为“人才粮票”的明证。另外,现在教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一大批优秀教师辞职走出公办体制,他们的职称评定都成了问题,但是,现有的特级教师的评定体制无疑是将这些“教育吉普赛人”开除出局,水分便自然多出了很多。如果这种体制继续下去,那么,就会造成一种教育的不平等,最终将损害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感情。
  特级教师必须成为货真价实的人民币,最好成为教育界的黄金储备,成为一座座高山仰止的楷模。只有特级教师的生命流动起来,我们的教育才不是一潭死水;只有特级教师领头“运动”起来,我们的教师队伍才是一支奔跑的队伍。我们要遵循宁缺勿滥的原则,形成市场化现代化的竞聘体制。特级教师不是铁帽子王爷,而是四年一过关的教育界“律师”。我们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歌手大赛的机制,特级教师的评定由各地教育学会组织,参赛费自理,特困者可以由政府资助,聘请评委,公正公平公开,电视实况转播,进行品行、著作、授课、答题、才艺等考察测试,最后择优评定。这样,各地教育电视台或教育频道中四年一次的“特级赛事”就会成为中国瞩目的焦点,而成为特级教师的人就会是中国教师中的顶尖高手。特级教师就真的成了“荣誉称号”,特级教师就真的成了坚挺的人民币。
  今天多数特级教师少有独立的人格。领导的好恶决定了一个特级教师的产生。现在的不少特级教师已经纯粹成为了应试制度的最大获利者,他们搞得教育界机械主义、拜金主义风行,而自己却垄断着教育教学乃至高考的话语权。这又回到了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当特级教师都经过竞选产生成为一种纯粹的学术和民间行为的时候,我们现在的职称评定就真的没有意义了。没有职称评定的教育不一定是完美的教育,但一定是一个更公平的教育。
  我们曾经拥有过粮票,那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耻辱。从前我们也曾经为特级教师而激动而喝彩过,但是,时代变了,教育体制变了,如果让这一体制继续存在,就应该让大量的有才华有能力有教育情怀的教师走进这一群体。我们真的不希望特级教师这一浸润着好几代教师生命情怀的称号成为博物馆里的一种标本,它应该是教育界向社会打出的一张鲜亮的名片。
  
  装配的成功、追求的终结与关注的视角
  
  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首倡在全国建立特级教师制度以来,已有数万名中小学教师荣膺这一称号。无疑,特级教师是教育界的大熊猫,教育的功臣。我并不怀疑任何一位特级教师的价值,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中的许多还是我们的精神领袖。就我认识与熟识的特级教师来讲,我十分敬仰他们的人品与学品。
  本文所想反思的,是特级教师“制”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而不是针对某位或某些特级教师。凭心而论,特级教师制催生了我们时代的名师,教育的精英,也是党和国家对突出教师的一种肯定,是对教师专业地位的认可,是对广大优秀教师的激励。
  但是,作为一种存在了二十多年的制度,在今天也确实有反思的必要。我知道讨论这样的话题需要勇气和更多的真诚。请相信,我愿意抱着十分敬仰的心来讨论特级教师制的一些弊端。
  
  1. 装配的成功
  与所有的评比一样,特级教师的评比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没有一些明确的标准,无从评起;如果有了一套可供操作的标准,又很容易让评比陷入机械。当然,我们的特级教师评比有一整套的条例与要求,于是我们的优秀教师们为了“落套”而奋斗,对照条件,一二三四,缺什么补什么,教育行政部门的“名师工程”,也为之提供各种包装。缺论文,就想方设法补论文,速成的论文、拼凑的论文于是一篇篇出笼,教育报刊一路绿灯;缺获奖课,就想方设法争名额……这叫做“缺啥补啥”,能够装配出来的啊。
  
  2. 追求的终结
  特级教师是一种称号,而不是一种“职称”。一旦评定,几乎就是终身受用。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特级教师“下岗”的。这样的制度不利于特级教师的进一步进取,客观上导致了部分特级教师的追求终结。当然,真正杰出的教师是不会因此而停步的,最典型的就是情境教育的代表人物、江苏南通李吉林老师。她正是从评上特级教师后开始探索具有更为鲜明个性特征的教育风格,遂成大师的。但许多的特级教师,却躺在了“以前”的功劳本上而不思进取,“江郎才尽”。更深一步说,我以为这不是那些教师的错,而是制度惹的祸!特级教师制度要改革,我以为也有必要打破终身制。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特级教师向“教育大师”的层次迈出,让我们的时代拥有更多真正的大家,让教育的天空“群星璀璨”!
  
  3. 关注的视角
  特级教师制培育的是精英,看到的是一个精英的世界。而在我看来,教育要更多地关注“绝大多数”而不是金字塔尖。今天的特级教师制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但我以为国家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雪中送炭,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特级教师制客观上鼓励教育行政部门把更多的眼光向上看,“培养特级教师”成为政绩工程,而我以为社会与学生更需要更多的教师,甚至是全部的教师都成为教育的智者,因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努力成为这世界的精英,但是,在关注金字塔的同时,我们仍要把更多的视角看到金字塔塔基,毕竟,这才是金字塔存在的必要条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