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6期

全国每年1.6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等11则

作者:佚名




  3月29日是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今年安全日的主题为“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但这些死亡事故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及知识的培养和普及变得尤为重要。
  今年首次将心理侵害纳入意外伤害范畴。近两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由于单亲家庭和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因此,今年安全教育日将心理侵害与意外伤害同时列为关注重点。
  
  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
  
  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新学期开始,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并且每周保证1小时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德育、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此外还要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以及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坚持升降国旗制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初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一般每学年不少于30天的社会实践总时间。
  
  “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开始实施
  
  经教育部批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实施办法》于3月26日正式颁布实施。“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派遣志愿者到世界各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由国家“汉办”组织实施。
  据有关国际统计机构提供的资料,目前在国外使用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近一亿人,有约100个国家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机构内教授中文课程。相对于国外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和学习汉语人数的急剧增加,各国汉语教师严重匮乏,许多国家纷纷向我国提出了派遣汉语教师的强烈要求。
  该计划是“汉语桥”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汉办”为适应当前世界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形势需要,利用我国汉语教学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的向世界有需求国家提供汉语师资的新举措之一。实施该计划的目的旨在积极推广汉语,提高世界汉语教学水平,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增进人民间友谊和交流,与世界人民一道,携手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人类未来。
  该实施办法规定了申请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的条件,其中包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小学退休语文教师”等。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令人忧
  
  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父母常为自己幼小的孩子能认多少字、算多少题感到自豪,而且坚定地为孩子选择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送孩子去教授小学课程的幼儿园,写很多家庭作业,限制他们玩耍……其实,这些家长和一些幼儿园一样,正在步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误区。
  幼教专家、哈尔滨市尚志幼儿园园长宋丽玲说,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和当前社会发展节奏的影响,许多父母把孩子能认多少字、算多少题视为最高教育目标,以为这才是孩子迈向成功的起点。其实,这只是把简单的“对”与“错”的概念灌输给了幼儿,是教育要达到的最低标准。
  宋丽玲解释说,从专业角度来讲,高质量幼儿教育关注的是幼儿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其目的是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探索精神、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艺术表现力的孩子,绝不仅仅是背几首诗、算几道题那么简单。
  根据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当时,全国幼儿园的在园幼儿已达到2036万人。宋丽玲认为,让如此多的孩子都能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实非易事,但家长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中的包办代替,学习中的苦心灌输,看似都是在关心孩子,实际上却没给他们奠定良好的终身发展基础。
  
  上海特级教师老化队伍青黄不接
  
  上海市在岗的中小学特级教师仅229位,其中50岁以上的占三分之二,100人将在3年内退休。近日,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在由《上海教育》杂志主办的教育圆桌论坛上呼吁:上海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面临青黄不接,加快培养中青年名教师刻不容缓。
  顾泠沅最近主持完成的《上海教育构筑人才高地建设研究咨询报告》显示,上海目前在岗的中小学特级教师仅占全市在职专任教师的千分之四,未来3年内,退休的人数将多于新评选的特级教师人数约20名。
  特级教师队伍“老化”的原因在于中青年优秀教师的“稀缺”。40至50岁是教师经验、精力、创造力最佳的时段,然而该市处于这一年龄段的特级教师仅61人,40岁以下的更是凤毛麟角,35岁以下的只有1名。由于后继乏人,不少区县只好让退休的特级教师“超龄”工作,继续担当教改攻关、教学把关的重任。
  
  杭州中小学生一年4个假期
  
  根据杭州市教育局近日对该市中小学假期制度和作息时间作出的调整,从今年开始,杭州将在中小学生中推行一年4个假期制。
  据了解,杭州市教育局是在每学年总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将传统的一学年两学期两假期改为一学年两学期四假期:即实行春假、暑假、秋假和寒假。其中春假时间为“五一”节前后两周;暑假时间从7月中旬到8月底;秋假时间为11月的第一周;寒假时间为3周左右,即农历除夕前5天和除夕后15天。
  杭州市教育局介绍,调整是在广泛征求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意见后作出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安排学生假期和作息时间,减轻目前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在新措施出台的同时,杭州市教育局强调,春假、秋假、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应由学生自主支配,不得给学生集体补课和变相上课。
  
  广东每年花2000万元培养中小学师资
  
   广东省教育厅从今年起每年投入2000万元作为师资培训费,今年的投入中有1000万元用于统一组织高中课改的教师进行培训。这是近日在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广东省是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4个试点省之一。今秋开学,全省普通高中一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为此,广东省教育厅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6万多高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培训任务。
  据悉,广东省教育厅今年将组织实施“广东省利用网络教育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工程”,计划到2008年,全省小学专任教师80%以上达到大专学历;初中专任教师5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95%以上达到本科学历,其中有10%达到研究生学历。“广东省利用网络教育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工程”还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采取政府补贴、减免学杂费、培养培训课程衔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分互认等办法,降低农村教师接受学历教育的成本,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的手段,更好地解决农村教师的工学矛盾。同时,广东省还将资助部分农村教师参加全省的培训项目。
  
  山东贫困中小学生可持“教育券”免费上学
  
  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从今年起,山东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中小学生,可持“教育券”免费上学。日前,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已确定滨州市沾化县作为以“教育券”形式实施困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的试点县。
  日前公布的试点方案,确定了享受免费教育的对象、免费项目和标准、发放办法及资金来源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贫困学生,可以免费入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子女;依法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列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的未成年人;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述范围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优先资助。
  免费项目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课本费、住宿费,其他项目是否免费,由各地自行确定。免费标准由县根据上述项目的实际费用确定。
  “教育券”由县级政府量财印制,券面上载明政府资助贫困学生的具体金额(免费标准)和使用时限。“教育券”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发给贫困学生,每学期发放一次。学生将“教育券”交给学校充抵有关费用,学校凭“教育券”与财政或教育部门结算,取得拨款。
  
  澳大利亚政府出钱给学生整形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政府正在提供一笔费用,供该国数千名形貌有问题的学生接受整形手术,以避免他们在学校遭取笑,影响学业。
  在整形医生刘易斯看来,对那些长着招风耳、多毛痣、多余手指等特殊标志的学生来说,他们遭遇的取笑更多。嘲弄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将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学业。
  
  德国青少年不爱追星
  
  日前,德国《一家之长》杂志在全德范围内就青少年对流行歌星的看法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有1441名9岁到19岁之间的青少年参加。调查结果表明,德国青少年对流行歌星没有多少好感,只有19%的青少年看重流行歌星,其余81%的被访者都认为,流行歌星对他们来说根本无足轻重,有27%的青少年甚至认为那些流行歌星们都是傲慢、愚蠢而且可笑的。
  一名14岁的中学生对时下非常流行的“才艺大赛”十分不屑。她说:“现在每个电视台都在搞这样的才艺比赛,但是我却看不出那些人究竟有何德何能。”另一位12岁的中学生也有同感,她说:“流行歌手总是写一些无聊的流行歌曲,然后灌成唱片卖给那些无知的笨蛋。”她认为,流行歌曲听起来都差不多,歌星们长得也几乎是一个样,枯燥乏味而且毫无生气。一名9岁的小学生表示,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听莫扎特和巴赫的作品,在他看来,只有古典音乐大师才能创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的作品。
  
  学电脑太早对孩子心理发展不利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特定的关键时期。对于4~7岁的孩子来说,正是发展社交能力的阶段,通过与年龄相仿的友伴一同玩耍及参加社会化的活动,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如果这时硬要孩子学电脑,过早地让他们与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难免会对他们的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对4~7岁的儿童来说,学电脑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如果有志于从事电脑专业工作,不接受高等教育也是胜任不了的。再者,智力正常的成人只需一两个月便可掌握电脑的操作技能,没有必要让孩子从小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学。同时,电脑属于升级换代极快的产品,儿童学电脑对其将来的学业及前途没有太大的帮助。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孩子在读小学五六年级时开始学电脑比较合适。因为这时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这时学电脑既不需要费太大的精力,又不会对其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发掘他们的聪明才智也极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