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5期

我们的评价少了点什么

作者:郁洪千




  同事的儿子在澳大利亚诺克斯中学读书,学期终,学校寄来了一张成绩单。我的儿子在国内的一所中学读书,每学期末,我会看到儿子的成绩单。两张成绩单都是对学生进行评价,但面貌却大不相同。
  诺克斯中学的成绩单由四大部分构成:成绩报告、给家长的公开信、家长会邀请书和下一学期学校的重要活动日程表。“成绩报告”部分按学科分四个部分报告———考试成绩、KAI(诺克斯成功指数:即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中的努力程度)、任课老师的评价、导师(相当于班主任)评语。“给家长的公开信”主要阐述未来的一两个学期在整个学段中的重要性,公布新学期各科任课老师、年级协调员和联络经理的E—MAIL和电话号码。“家长会邀请书”除与一般的邀请书相同的内容之外,还附有家长回执,由家长提出最希望约见的任课教师及约见的时间。
  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成绩单一般由三大部分构成:成绩报告、班主任评语和告家长书。“成绩报告”通常记载重大考试(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或等第。“班主任的评语”主要就学生德、智、体、劳诸方面进行概括性评价。“告家长书”通常强调假期的注意事项,通知下学期开学时间。
  作为成绩单的主体部分,教师的评语也尽显不同。请看诺克斯中学的成绩单上,负责数学方法课的甘德顿先生的一则评语:
  “希望该同学准时上课,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他在线性关系、二次方程和函数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三次方程考试成绩令人失望。我相信他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他的真实能力,他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备考,但要充分利用提问的形式来提高自己。”
  我们的成绩单上,耳熟能详的是这样的语言:
  “该生遵章守纪,敬重老师,友爱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方法比较得当。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劳动态度端正。希望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两份成绩单体现出了不同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质量观。其实,改变一张成绩单并不难,难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启示之一:如果教育被定位为一种服务……
  在“天不变,道也不变”的传统思想影响下,我们的教育历来是处在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的古训已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于是我们的学校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
  班会课上训学生,师生谈话便是教师训话。因为你是学生,是来接受我的教育的。
  家长会上训家长,家校联系便是教师教育家长。教师“家访”演变成家长“校访”,是我帮你教育子女,应该是你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而在加入WTO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功能,尽快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其中确立“教育是一种服务”的观念至为重要。
  教育,是一种服务。它应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当教育工作者把“教育的对象”当作“服务的对象”后,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也只有确立“教育,是一种服务”的观念,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转型,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当这种观念真正确立之后,我们的成绩单上自然也会有各科老师、年级组长,乃至教导主任、校长的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因为他们都是服务者,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他们的职责。
  当这种观念真正确立以后,我们的成绩单上也许也会有新学期各科任课教师的名单和下一学期学校的重要活动日程表———让受服务的学生和家长知道谁将为他服务。
  启示之二:如果确实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美国学者赫舍尔在《人是谁》中这样说:“使人与动物相分离开来的是内心世界的无限而不可预料的发展能力。同我们所知道的其它任何存在物相比,人的心灵有着更多的潜在能力。”“人的存在之谜不在于他现在是什么,而在于他能够成为什么!”“没有永恒的和终极形式的人这类实体。”
  是的,人如果是终极的实体,就意味着他已是完成了的、定型了的、达到终点了的。因为人是“非终极”的、未完成的,所以他具有开放性、实验性和可能性。因此也就无所谓人的本质,因为本质表示过去。
  而我们写出的评语,往往是“盖棺式”的,随意定性、上纲上线式的“遵章守纪”、“品学兼优”、“勤俭节约”等词随处可见。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首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意义上的人”,如能这样,那么,纵然还是用“班主任评语”这样的形式,我们的评价就会有所改变———
  增加事实依据,减少空对空的概述。那时,我们就能读到这样的评语:“在生活上你对同学的照顾能尽心尽职,特别是对弱小者常关爱有加。但在安排班级工作时语言过于直接,还缺少一点艺术性。”
  增加注重动态发展的热情鼓励,减少“盖棺论定”式的“终审判决”。那时,我们就能读到这样的评语:“你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突出,但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勇气令人钦佩。坚持下去,在考分上你同样会名列前茅。”
  增加殷切的期待,减少唯我独尊的冷漠。那时,我们就能读到寄寓在评语中的期待之情、火热之心。我们的评语或许会这样表述:“暂时落后的成绩,并没有影响你在老师心目中刻苦自励的印象。你的表现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家长和老师。而且我们始终坚信:持之以恒,你将是成功者。”
  启示之三:如果走主客观结合的评价之路……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六十年代曾推行“评语衡量制”———用一段文字描述来评价学生某一门功课学习的表现,而不是像其它学校一样给学生打分。因为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而任何丰富、复杂的情况都是难以用分数来衡量的。
  79分和80分的本质区别谁都难以说清,但我们却常纠缠于此。有的地方改成了所谓的等级制,更显出评价的不公平,85分以上是优秀,而84分往下就是良好,凭什么?就因为那1分?
  诺克斯中学的学习评语中,一句“然而他没有提交期末创造性的作文,这将影响其成绩”。告诉学生个人及家长,成绩单上的分数受了一次作业的影响。分数有点低,但学生低得清楚,低得明白。
  再者,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是否尽力,是我们评价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准。古人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诺克斯中学是用KAl(诺克斯成功指数)客观评价学生的努力程度,这是聪明之举。反观我们的评价:千人一砣,万人一尺。
  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的“评语衡量制”在去年年初以154比77的投票结果被否决了,原因有三:其一,招致了学生的懒惰,而疏远了勤奋的学生;其二,给报考和录取工作增加了难度;其三,由于教师无法深入学生,所以评语越来越缺乏个性。笔者认为,这种“评语衡量制”本身没有错,问题还是出在学校和教师身上。“疏远勤奋学习的人”是学校选材标准的问题;报考录取工作难度问题,可以通过加上“分数衡量制”来解决;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写不出符合学生个性的评语,是教师脱离了学生,是教师没有尽职的表现。
  “评语衡量制”的试行和否决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的评价能不能走“分数衡量”和“评语衡量”相结合的道路?
  在“分数衡量”中,有学生在重大考试中的成绩,这些成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有×××指数,显示其努力的程度。唯物地讲,分数和努力程度未必是成正比的,考分与成功指数相结合的评判,是较为客观的评判。在“评语衡量”中,可以有每一个任课老师对该生学习该课的情况评价,还应有班主任老师的综合评价。两结合的评判,操作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