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迅速等12则

作者:佚名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迅速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1年多来,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6.12万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
  其中,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202所,各类注册学生140.35万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学历文凭试点学生31.12万人,自考助学班学生53.05万人。民办普通中学5362所,在校生305.91万人。民办职业中学1085所,在校生47.05万人。民办小学5122所,在校生222.14万人。民办幼儿园4.84万所,在校生400.52万人。
  教育部负责人说,2004年我国将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尽快颁布;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权益,认真落实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大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教育,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教育部2004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力度不减
  
  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今天在京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研究确定了2004年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进一步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格规范高校收费行为;坚决禁止基层政府、有关部门或单位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取任何费用,或向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摊派。
  会议由教育部部长周济主持,监察部副部长、国务院纠风办副主任屈万祥受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李至伦委托,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2004年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任务仍然艰巨。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因其复杂应该是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因其突出又应该是一项重点工作。今年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重要任务,以教育部为主,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继续坚持部际联席会议的协调和工作机制,决心不变,力度不减,扎扎实实抓好治理工作,确保取得新的明显成效,让人民群众满意。
  
  北京将颁布实施新《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北京今年将颁布实施新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据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最新公布的2004年工作要点介绍,北京将继续推进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年内将撤并100所左右的中小学校,继续完成近郊区60所、远郊区县113所办学条件困难学校的改造和200所农村中小学医务室的改善任务,该市基础教育将得以均衡发展。
  据了解,北京首届教育大会正在紧张筹备中。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即将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将对未来5年首都教育发展进行总体部署。今年北京还将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积极进行多种所有制成分办学试点:支持部分高校与社会资本合作按新机制举办二级学院;研究制定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案,出台北京市中小学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推行全员聘用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启动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继续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学工作,完善初中入学办法,保持普通高中9万人的招生规模,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和年报制度,公布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报告;进一步提高公办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借读的比例;积极发展幼儿教育,提高3至6岁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扩大0至3岁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比例等。
  
  浙江提出普及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2月10日召开的浙江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今年要把社会事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浙江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加快普及。
  据悉,2003年浙江省认真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积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全省学龄人口小学入学率已达到99.99%,初中入学率达98.49%,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到84.6%,幼儿学前3年毛入学率也达到84%。
  吕祖善说,2004年要把社会事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动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重点是高标准、高质量普及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和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促进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加快普及。
  
  山西将建立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制
  
  从今年起,山西省将建立边远、贫困地区和山区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按其年工资总额的10%予以补贴。同时,山西省农村中小学不再使用编外人员顶岗任教,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将实行县(区、市)长负责制。
  据了解,该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农村中小学利用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契机按编制配齐教师,理顺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管理体制。教职工工资发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该省指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按照新核定的编制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县级财政部门设立教职工工资专户,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限期清理、补发历年拖欠的教职工工资。
  同时,对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做到农村教职工与城镇教职工国家公务员一视同仁。省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发放,农村教职工工资发放通报和督办制度也将建立。
  
  南京今年废除教师终身制不合格者将被清退
  
  从教育部门获悉,南京市将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并废除教师职务终身制,疏通“出口”。
  据了解,2004年南京市师德建设将要迈“大步子”:完善教师道德评估机制,把教师师德表现与行政惩罚、职务评聘、竞争上岗、出国进修等紧密挂钩,引导教师真正承担应尽的责任。建立与全员聘用合同制相配套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合理流动与稳定均衡相统一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教师不搞终身制。
  对于教师中的“瑰宝”特级教师们来说,南京市将进一步明确特级教师、名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加大对名、特、优教师的履职考核,真正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职业学校将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有利于激发教师事业动力的环境。
  据了解,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已有数万人,为了给教师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南京市今年已经启用了新聘教师的录用办法,新的老师都将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核、竞争上岗的办法。与此同时,那些不适合教师工作的将通过多种渠道被清除出教师队伍。
  
  美国从印度“进口”教师
  
  可能没人会想到,号称拥有全球最完善教育体系的美国,近年来竟然闹起了“教师荒”。根据美国教育部门的粗略统计,全美公立学校目前平均每年的教师缺口在5万左右。为了在短期内缓解师资缺乏的困难,美国许多州的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同意公立学校向海外招聘教师。从目前“进口”教师的趋势看,印度教师正在逐渐取代墨西哥教师的地位,成为美国公立学校争相招揽的新宠。
  据悉,在目前美国引进的洋教师中,印度教师的比例已跃居首位。一般认为,印度教师之所以在美国吃香,薪水低廉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印度教师的英语虽然有浓重的口音,但相比之下,他们仍是亚洲国家中英语最为普及的国家之一,因此,印度教师和美国学生在课堂交流毫无问题。美国教育界人士表示,印度和中国是亚洲国家中数理化教育最为成功的,这充分证明他们的师资水平普遍较高,但印度教师的英语熟练程度显然略胜一筹,因而在美国教育市场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比利时为被开除学生设立复学中心
  
  最近比利时在布鲁塞尔、列日、迪南等地建立4所专门收容被开除学生的“复学中心”,从今年新学年开始接收新生。“中心”计划接收的“特殊学生”不仅有普通学校拒收的学生,还包括那些“在校注册但经常出事”的学生。根据规定,送学生到“中心”,必须经过校方、地区委员会,以及学生家长或学生本人同意。在“中心”学习的时间不能超过1学年,除非学生本人同意。如果同一名学生被数次送到“中心”,累计时间不得超过18个月。
  
  韩国本科生进大专“深造”
  
  据报道,韩国大学教育出现了“大本毕业再读大专”的怪现象。出现这种怪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大本毕业生就业难,而一些专科院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则供不应求。
  据大邱市几家专科院校所作的统计,2002年,在报考这些学校的学生名单中,大本或大本以上学历者共有208名。而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报考的学生就更多了。大邱保健专科大学称,从2003年9月以来,共有618名获得大本学历的学生参加了该校的入学考试,而同一时期,在报考岭南工业专科大学的料理专业、护理专业、幼儿专业的考生中,也有105人是大本学历。
  报道称,高学历者再读大专的主要目的是得到一份稳定的职业。大邱保健专科大学企划室长崔永相说:“只要就业难的社会现象持续下去,韩国社会大本学生再读大专的现象就不会消失。”
  
  儿童语言趋于贫乏引起关注
  
  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其中使用了72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指出,现在儿童语言变得越来越贫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郑州八中初一的一位语文老师曾对30篇“我爱我家”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用的词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孩子缺少自己的语言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小人说大人的话。
  面对这种现象,儿童文学领域中最高奖项“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秦文君颇有感触:“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能够吸引孩子的东西实在太多,今天的小读者已经成长为视听的一代。”
  有的语言学专家指出,孩子语言的贫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丧失了与孩子交谈、游玩、体验生活的机会,而把孩子们整日留在电视机前,很少去翻阅书籍;另一方面,快餐文化也让孩子们迷失了自己,他们跟着时尚流转而懒得去创造。这样,儿童语言就渐渐失去了发展源泉。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程逸汝认为,孩子有自己的语言世界,要为儿童语言的发展创造条件。对于家长,要提供机会让孩子多观察生活,贴近生活,借此来开拓他们的视野;对于学校,应当淡化篇章教学和考试评价,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专家呼吁:推迟第一节课取消早自习
  
  合肥市和信市场调查公司近期完成的对合肥市3000多名中小学生早餐习惯的调查表明,不吃早餐的原因中双双列为首位的是“没时间”和“没食欲”,所占比例均为33.3%。据调查,没时间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太紧,课业负担太重,很难有时间保证高质量的早餐。有关专家就此指出,不吃早餐对身体的危害,早已有诸多论证,而因上述的客观原因无奈造成的不吃早餐,则再次提醒人们,要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学校现行的中小学生作息时间表必须调整。只有推迟上午上课时间,适当推迟下午放学时间,才能保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安徽省一位营养保健专家告诉记者,“没时间”和“时间太紧”,直接导致了孩子们早餐“没食欲”。科学研究表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在睡眠中有两个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一个是在夜里零时左右,一个是在凌晨5时左右,现在小孩普遍晚10时左右甚至更晚休息,必然挤压零时的分泌高峰;早晨6时左右起床,必将破坏早晨的分泌高峰。这样就会造成孩子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营养行为、营养气氛不符合科学规律,早晨孩子们即使吃饭,吸收效果也不好。
  
  重理轻文导致人格障碍
  
  据上海市社科院的一项调查,当前中小学中忽视人文教育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学生中产生了以下现象:在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或选修课)中只重视数理化而忽视人文学科;在课余时间,只满足做习题而很少阅读优秀课外书籍;在人际关系上,只攀比谁的分数高而不善于正常的人际交往,不懂得尊重人。一些学习“尖子”,由于缺乏人文素养,不约而同地有了紧张焦虑征。有关教育专家指出,缺乏人文学习,缺乏人文关怀,往往会使学生心理空间狭窄,人性扭曲,不能正确对待人生,产生种种严重后果。这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