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期

美丽的骗局

作者:陈叶华




  被同学称为“熊猫”的钱佳,头脑聪明,可学习习惯极其糟糕,经常是丢三落四。做作业时不是缺这就是少那,交作业时总是找不到本子,叫他第二天把作业带来却又说找不到了。我曾怀疑他没有做,有一次到他家去找,他的作业却又做好了摊在桌子上。虽多次提醒他,可没有任何改观。眼看着他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再这样下去怎样去应对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试呢?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以求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这一天发生的事情也许是偶然中的必然。上早读课的铃响了,他还没有来,分明是又要迟到了。我便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钱佳同学?”结果,他们的想法和我一样。于是,我便如此这般地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早读课结束了,他还没有来;晨会课结束时,他终于姗姗而来。第一节课刚好是我的课,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讲评练习,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但不许握笔在手。如有违规,笔将被没收,并将其送给上课最认真的同学。”就这样,我们的表演开始了。随着上课的进行,我看到几个同学已经不自觉地将我给他们的笔拿在手中,还有两个学生在写着什么,便停下来说:“请手中握笔的同学把笔送到讲台上来!”五六个同学脸带极不情愿的表情把笔送了上来。我接着又问:“今天上课谁最认真?”绝大部分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是钱佳。当我把没收的笔送给钱佳时,他羞涩地微微一笑。
  结果,我和同学们导演的骗局终于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他上课再也不开小差了,做作业时再也不缺这少那了,家庭作业也不忘记带了。目睹他的这些变化,我和同学们时常会心一笑。
  可在后来的一天,课代表急匆匆来告诉我:“钱佳又没有做作业!”我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想想昨天的作业并不多,就是让他们写一篇日记,并且没有规定写什么,他们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任何内容。这么点儿作业他也不做?
  找他来了解情况时,他没等我开口就坚决地说:“陈老师,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听着他这样的保证话语,我就想着自己应该宽容一些,该给他机会。可他在离开我的办公室时,脸上是狡黠地一笑,把我和那些来看热闹的同学都弄糊涂了。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也果然如他所说的,再也没有出现不交作业的现象了。但他那天的“狡黠一笑”却始终藏在我的脑海深处,使我不得其解。
  在小学毕业考试前的最后一次班会课上,钱佳果然掀起了谁也意想不到的波澜。班会课的主题是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小学阶段最难忘的一件事。他说:“在小学阶段,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许多帮助,否则就不会有我今天的转变和成绩。”说着,他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他继续说:“小学阶段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和同学们玩了一回‘谍中谍’。说起来,你们肯定还记得,在这个学期初我又一次迟到了,陈老师并没有批评我,却在语文课上表扬了我,说我是上课最认真的,并把没收来的几枝笔作为奖赏送给了我,我当时很是感动。当我把那些笔捧在手中时,我也有一种预感,这是老师和同学们为而我设计的一场‘骗局’:一是老师从来都没有没收过同学们的笔,更不会把它送人;二是同学们当时的反映的确和平常上课很不一样,那样异口同声地夸我认真;三是那几枝笔都是同样的款式,且是崭新的。随后的几天,同学们的表现也证实了我的预感,因为被老师没收笔的同学没有任何的怨言,其他的同学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和同学们精心设计的“骗局”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也使我第一次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谁不渴望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我以前光是有想法,就是没有行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宽容和帮助下,我开始朝着好的方面转变了。在不久后的一天,我没有交老师布置的日记,老师找我谈话时,我以为老师肯定会批评我,因为我已经做好了挨批的准备,可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其实我写了日记。”说着,他把日记本拿出来对同学们说:“你们看这两页纸是不是有被水泡过的痕迹,这是我昨天晚上在家泡的。”果然如他所说,上面的字也略微有些模糊了,但还能辨认。原来他将自己那天写好而又没有交的日记用胶水粘在一起了。只听他继续说道:“老师和同学们现在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们听我读了日记中的一些内容也许会得到答案。”他读道:“我不能辜负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殷切期望,尽管是一场骗局,但老师和同学们的良苦用心不正是希望我能有好的转变吗?想想自己以前的糟糕表现,实在是愧对老师和同学们,虽然我已经发现了这是骗局,尽管是善意的,但我不能说出去,至少现在还不能说,因为我不能伤害所有关心我的人,也让老师和同学们长时间对我充满期待吧!那就让他们也被我‘骗’一次吧!”听到这里,教室里响起了长久不息的掌声。
  钱佳的发言终于揭开了我心中隐藏已久的谜团,自己曾经以为导演得天衣无缝的“骗局”居然被他找到了如此多的破绽。尽管如此,还是对他产生了触动。他幸福地被我和同学们“欺骗”,我和同学们又幸福地被他“欺骗”。可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进步的,当他们迷失方向的时候,教师应该耐心地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航向。
  (作者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 邮编: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