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期

英国吸引优秀教师有新招

作者:李 茂




  2003年新学年开学,英国一项颇具创意的计划正鼓励着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走上中小学讲台。
  23岁的菲奥纳是伦敦大学的高才生,她的英文成绩是全年级的第一名,伦敦的很多公司都向她抛来橄榄枝。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毕业时她走进了伦敦一所综合中学---温伯利高中当起了英语教师。
  2003年秋天像菲奥纳这样到中小学当老师的名牌大学高才生还有不少,他们都是一个名为"教学为先"(Teach First)的师资计划的志愿者。
  "我对英语和戏剧充满了激情,同时我又想接近孩子。"菲奥纳说,"我不希望在伦敦谋得一个初级职位,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8点,全都是些琐碎的办公室工作,即便薪水高一倍。但当老师就不同了,它能让你兴奋,因为你能确信你所做的都是有价值的。"
  斯迈尔今年21岁,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所学专业是热门的生物化学和药理学,并已获得了从事医学研究的职位。但与菲奥纳一样,新学期开学时他将到伦敦一所贫民区学校当老师,所教科目是科学。
  "对于科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可选择的机会真是太多了。但是,我想通过当老师来获得今后用得着的管理技能。"面对众人的疑惑,斯迈尔解释说,"如果你能学会怎样对付一大群十几岁的青少年,那你也就知道如何管理一群成人了。"
  当然,斯迈尔选择做教师绝不仅仅出于这样的功利考虑,他还有强烈的使命感。"我在学校已经呆了一个星期,我发现,我真的能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改变。"斯迈尔说,"例如,班上有个12岁的学生,他得了近视,但却不肯戴眼镜,他怕同学取笑他,结果他上课时什么都学不到。在我的劝说下,那天最后一节课他戴上了眼镜,看上去学得不错。我感觉很好,因为我帮助他找回了自信。"
  今年22岁的约瑟夫拥有剑桥大学的毕业证书,工程学专业,2003年新学期开学他将到埃菲尔德的金斯米德学校任教。
  他介绍说:"我此前已经有了一些教学经验,所有的孩子都问我'你为什么想当老师?'"他说:"当老师的乐趣之一,就是每天都不一样。我的一些朋友在参加工作一年后就辞职了,因为忍受不了日复一日的枯燥,尽管起始年薪能够达到3万多英镑。但当老师却不同,当老师要和二三十名孩子建立关系,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希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他们在我的帮助下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
  在"教学为先"计划的努力下,2003年共有近200名像菲奥纳、斯迈尔和约瑟夫这样的非教育专业毕业生拿起了中小学教鞭。他们都在坎特伯雷基督教堂大学学院接受了专门的培训。培训在暑假期间进行,为期6个星期。开学时他们都将到伦敦的贫民区学校任教,年薪1.8万英镑。所有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都有着令人羡慕的专业,都能很轻松地找到待遇优厚的工作。
  当前,英国中小学的师资紧缺问题非常严重,很多学校都在为招募合格教师煞费苦心,英国政府为解燃眉之急还在国外招募教师。这项旨在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英国教师队伍的计划因此获得了政府和工商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先期筹集资金达160万英镑,2002年夏天正式启动。
  "教学为先"计划很快就吸引了1400名申请者,其中40%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3所英国最顶尖的大学。该计划的理念很简单,即让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到中小学从教两年,两年后,他们要么继续执教,要么到支持该计划的大公司从事管理工作。这些公司包括声誉卓著的麦肯锡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汇丰银行和世界零售200强之一的WHSmith公司。
  其实,英国"教学为先"计划的灵感来源于美国一个名为"为美国而教"的计划。该计划同样以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执教为己任,而且,令人鼓舞的是,60%的志愿者在"服役"期结束后最终选择留下来继续当教师。基督学院的教育系主任布兰弗德教授说:"即便参加'教学为先'计划的英国大学毕业生没有那么多人留下来,两年的从教时间也是很大的一个贡献。"
  布兰弗德教授介绍说:"通常情况下,英国三分之二的新教师5年内便跳槽,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教学为先'计划能对这个趋势起着一定的遏制作用。另外,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来还会回来当老师。"
  毫无疑问,对于这些名牌大学的高才生而言,吸引他们的是教育工作的人性化一面。斯迈尔总结说:"想想看,有多少教师曾影响过你的一生。如果你经商,你怎能给他人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