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期

冬日的对话

作者:王自立




  冬日的暖阳照进了书房,师生靠着一盆绽蕾初放的水仙花相依而坐,开始了一次倾心的交谈。
  "百年校庆那天,你作为市委书记致辞以后,就连忙走下主席台,坐到了台下自己原先班级的席位上。你的老同学们为你的此番举动热烈鼓掌。我想,如果你是作秀,赚得几片掌声倒也可以。但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会这样。"老师呷了一口茶,眼神里既有疑虑又有期待。
  学生侧过身子拉着老师的手轻声说道:"你不是说过师生之交可与父子之情相比,三年同窗可与一生手足相论吗?"
  "是啊!可是,我不得不向你提起一件事。前几年一个学校老师几个月的工资未发,一位老教师为此去找了一个已经当官的学生,得到的回话却是:'老师,你来了,我今天不能发火,如果你是我的部下,那就……'这位老教师听后扭身便走,气得三天三夜寝食不安啊!"老师的脸涨红了,显然有些激动。
  学生的心顿时沉了下来,忙说:"这是当学生的本末倒置,不知天高地厚。老师,你还有什么指教?"
  "你现已为官,我乃一平民百姓。大处你当好自为之。我倒是提醒你记住两件小事。其一,你在学校时,有一次把做好的练习给一个同学抄,我曾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过你。其二,也就是那个抄你作业的同学,后来成了下岗工人,我曾写信要你去看看他,你去了,还为他想办法重新找到了工作。这两件事看似无关,实有关联,不知你有无同感?"老师慢条斯理,似在发问,似在探究。
  学生话锋一转,似答非答:"我曾请人写下两副条幅,'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一条挂在我的家里,一条挂在我的办公室里。我以为这两则古训正是老师教诲的本意。"
  老师托着腮帮,静思片刻,又说了开来:"为人师者要紧的一条是教育学生在人品上摆脱流俗之见!只有这样,一个人为官也罢,为民也罢,都能兴高雅之风,做务实之事。学校可以百年、千年,人难活到百岁,一个人若能脱俗,兴许不会枉过此生。"
  "老师所言极是。"学生抱拳致意,老师摆手一笑。
  师生谈兴正浓,温暖的书房里浮动着水仙花沁人心脾的阵阵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