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2期

篱笆上的钉子

作者:许 丽




  一个远方的朋友给我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包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就在篱笆后面钉一颗。男孩在篱笆上钉了37颗钉子。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渐渐减少。他发现,其实控制自己的脾气比在篱笆上钉钉子要简单。终于有一天,他一次脾气也没发,他告诉了父亲。父亲跟他说,如果他从此能控制自己的脾气了,就每天从篱笆上拔出一根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到最后,小男孩告诉爸爸他已经拔掉了全部的钉子。这时,父亲把他带到了篱笆边,对他说:“你做得很好。可是你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面篱笆再也不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当你生气而出口伤人时,你就会在别人的心里留下一个伤口,就像这些钉子洞一样。你在别人身上插了一刀再拔出来,即使你再怎么道歉,伤口仍然存在。因为言语的伤害和肉体上的伤害一样,都难以恢复。”
  初读故事,平淡无味。但当读完整个故事后,才发现寓意竟是如此深远!是的,篱笆上的洞已无法弥补!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如任何一位艺术家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样,任何一位教师的成长,也包含了许多失败的经历。成功的经验固然值得总结,失败的教训尤其值得记取。从某些方面来说,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有意义和价值。”这是写在《教师博览》“教育有悔”征文启事里的几句话。当时这几句话也在我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波澜。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过去,在“硕果累累”的教育实践中,也留下了一些“教育的遗憾”。也许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是一次过严的处罚,也许不过是一次小小的疏忽,也许仅仅是一天的犹豫,有时甚至是因为好心的帮助……但是,它却出人意料地走向了我愿望的反面,造成了一次教育的缺憾,令我久久难以释怀。
  美国学者波斯纳经过多年对教师成长的研究得出一个公式,就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也是认识自己,孔子、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的思想,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体验、感想、认识的反思,并把他们说出来。而这些反思,可能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教育财富!“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人的成长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正如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但是,由于责任心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反思。反思的成果从来都不会轻而易举,它包含着艰苦的孕育和痛苦的分娩。假如你把事业当作使命,你就不会放弃反思的责任。于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汹,人心越来越浮躁,时尚越来越火爆,而反思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作家陈村说:“人活着,总有些话要说,把它记下来,就是文章。”文字是反思的成果,表达的停滞,往往来自于反思的停歇。只有当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时候,你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心智的哲理思考。
  教育一个学生,首先我们要尊重他,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我相信老师一定都不愿意给学生造成伤害,但是为什么我们激动起来的时候却一再地犯错误呢?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在孩子的心里扎下根。老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啊!在我们发怒的时候想想那篱笆上一个个的洞吧,想想看,也许一时的冲动对他人会造成永远都无法愈合的伤口,那是我们做再多的事情也无法补救的呀。在每日的生活中,我们应随时反省,随时注意言谈举止,不要让无意的钉子钉在别人的心中!误会也好,伤害也罢,很多时候,都源于我们一时的冲动,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也许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我们只有凝神遐思、用心体味,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和他们平等地对话,更好地关注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地享受教育、享受和他们一起成长的快乐。
  当我们反思的时候,当我们有悔的时候,当我们把这记录下来的时候,就是从篱笆上把钉子一颗颗地拔下来,这需要勇气,但至少可以提醒我们不要再把同样的钉子钉在别的篱笆上!因为有很多的老师,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对那个曾经的学生说一声“对不起”了。
  “篱笆上的钉子”——我愿把这封信发给所有我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朋友。
  ■责编:叶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