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2期

教育投入: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等12则

作者:佚名




  教育投入:
  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
  
  随着“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在全国98%的县的全面运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格局发生了改变,2002年,全国财政预算内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达到990亿元,占总投入的78.2%。我国农村教育正在实现由“农民办”到“政府办”的根本性转变。
  在农村教育投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仍有一些投入不足的问题凸现出来。据统计,2002年,全国共计新欠中小学教职工国标工资22亿元,中西部25个省份尚有中小学D级危房4000万平方米。同时,一些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紧张。目前,中西部农村地区有贫困学生2400多万名,受到各种资助的人数有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天山分析说,单方面的管理体制改革依然难解农村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之结,“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没有完全改变。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新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在不少地区尚未建立起来,使得原有的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曾天山建议,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应当从教育内外两个方面,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危改”进而“促发展”的目标,坚持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地区、分类别、按比例合理负担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方针,构建“以地方政府负责为主,以中央和省级扶持为辅,实施分级管理、重点保障”的新体制。
  此外,曾天山呼吁,需要尽快制定《义务教育投入法》,用法律的形式把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明确固定下来。
  (摘自2003年9月18日新华网)
  
  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
  明年全面推行
  
  为了取缔农村中小学不合理收费项目,严格控制收费标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从2004年开始将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这是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的。
  “—费制”收费办法是从2001年开始,仅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和初中试行,即对学杂费、书本费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个最高收费限额,除此之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其它费用。2002年“一费制”收费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学年农村小学160元,农村初中260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浮动收费标准,上浮范围不得超过20%。目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中小学,已普遍推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一些地方还对实行“一费制”的学校,给予专项补助,弥补经费缺口,保障了“一费制”学校的正常运转。
  (未知摘自2003年10月7日《中国青年报》)
  
  我国将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
  
  我国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
  决定要求各地要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津贴、补贴。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增加选派东部地区教师到西部地区任教、西部地区教师到东部地区接受培训的数量。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大学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志愿者计划。
  (摘自2003年9月21日《河北日报》)
  
  农民工子女上学收费
  须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这一意见提出,要采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要根据学生家长务工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制定分期收取费用的办法。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及时予以查处。
  意见还指出,要建立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附加费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积极鼓励机关团休、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
  (据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北京市向“纯义务”教育迈进
  
  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从去年秋季入学到现在,北京市共为20万初中、小学学生免除了杂费,市、区县政府为此补贴近亿元。
  据北京市教委统计,一年来,全市10个远郊区县和城关区“低保”家庭共有109391名初中学生、106047名小学生享受了免交杂费政策。所涉教育经费由市、区县政府各补贴一半,共计9160万元。
  去年秋季开学前,北京市出台了免收10个远郊区县和城关区“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的政策。今年春季开学,该市又出台了免收具有本市户口、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农村贫困家庭、城市“低保”家庭及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教科书费,免收特教学校住宿生住宿费,并每月为其提供100元伙食补助的政策。
  (摘自2003年9月25日《北京青年报》)
  
  南京15名小学高级教师降级
  
  南京市雨花台区今年在全市率先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小学高级技术职务进行复聘。在对全区217名小学高级教师进行严格考核后,共有15人不过关,被低聘为一级教师,工资也随之减少。据悉,这15名被高职低聘的教师中,有的稳坐高级教师“交椅”达10年之久,此次降级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学业绩、能力较差,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课改需要。
  据介绍,高级教师在小学是最高技术职务,一般教师熬到30来岁就能评上,之后有的教师工作就失去动力,在精神状态上变得懒散懈怠,不思进取。雨花台区此次进行的改革,就是打破高级技术职务终身制,让教师们时刻具有危机意识,从而督促自己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未摘自2003年9月9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成都将义务教育
  统称为一至九年级
  
  义务教育阶段不再分为小学和初中两部分,而是统称为一至九年级。这是四川成都今秋推出的课程改革新举措。
  据悉,成都市所有的中小学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初中一、二、三年级改称七、八、九年级,学生在六年级后仍需参加毕业考试。课程改革实验的重点是一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也不再仅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中择优选用。此外,社会实践也首次纳入课程体系。
  成都十二中学华智学校的林毅校长评价说,义务教育阶段所设置的年级之差,无形中给孩子的成长过程制造了节点,使孩子在经过这些节点时感到不适应,尤其是通过小学升初中这个节点时,—些孩子遇到了明显的学习障碍。将初中一、二、三年级改称七、八、九年级,突出意义在于提示教育工作者这些节点的存在,并引导大家通过课程改革实验来尽量消除这些节点。
  (摘自2003年9月10日《中国青年报》)
  
  美国青少年心理压力过重
  
  青少年纵瘾、吸毒已成为美国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名人子女卷入。哥伦比亚大学19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绝大程度上,是心理压力导致了这种丑恶现象的泛滥。
  哥伦比亚大学的全国毒瘾研究中心从3月底到6月中旬,对1987个12岁到17岁的孩子和504个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青少年第一次抽烟的平均年龄为12.5岁,而第一次服用大麻的平均年龄则是14岁。调查发现,一些心绪烦躁的年轻人会经常抽烟或服用违禁药物,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高压之下,抽烟和吸毒能暂时排遣他们心中的压抑。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压力主要是来自学业。该研究中心的主任告诫家长要关注孩子们的举止行为,他强调说:“你们必须真正了解你们的孩子,切不可低估你们作为家长的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