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2期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大学收费标准
作者:胡显中
其实,早在1994年9月3日,《改革时报》便以《大学上得起吗?》为题发表文章。该文开头便惊呼:“大学的门槛越来越高了。”作者举出湖北、南京两地先后有女生因无力交纳学费而服毒自杀的惨剧,以此向全社会发出令人心颤的警告。
此后,将近10年里,不断有各种媒体批评大学收费太高。同时,还不断传来因为无力交纳高额学费而自杀的消息。但是,这一切都改变不了大学收费的高标准。
主张高校实行高收费政策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应该和国际通行的惯例接轨,因为世界各国都实行高校收费的办法。好!那么就让我们了解、考察一下世界各国的情况吧!
据资料显示: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德国对本国和外国的大学生一律免费就读;英国在1998年才开始试行收费办法,在此之前一直是免收学费;法国只收取少量的注册费。只有美国和日本实行适当收费的办法,具体费用水平是:公立大学大约每年3000美元左右,私立大学标准较高,日本约需5—6千美元,美国的私立大学每年约需2—3万美元。
看来,我国的大学正是把眼光瞄准了美国和日本私立大学的收费标准,恨不得一步到位,向这个标准看齐。可是,他们忘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美、日两国的人均GDP是中国大陆的几十倍,而大学的学费不过是其中的5%—10%,一般的家庭都可以承受。正如教育理论专家戚业国和辛海德两位先生所言:“在人均GDP低的国家,学费所占的比例不应该太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把眼光盯住发达国家,而应该以发展中国家作为参照系。
在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就值得我们借鉴。在最著名的尼赫鲁大学,每学期只需交108卢比学费和260卢比的住宿费(两项合计只相当于人民币70元左右)。对比一下我国大学的收费标准,就显得高多了,几乎高出近百倍。从最初的每人每学期1200元,提高到目前的5000—6000元。
再看学费与人均收入之比,更令人瞠目结舌。2002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分别为7703元与2476元。也就是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全部只够勉强维持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而农村则需要3个人的纯收入才供养得起一个大学生(而且必须有一个前提:全家人一年到头不吃不喝)。显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仅安徽一省农村,就有18000户无力支持子女上大学,考取了却上不起大学的特困生约有3000人。这种尴尬的状况不能不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和议论。
高校实行高收费还有一个理由:要让学生及其家长承担教育成本的20%一25%。首先,应该质疑的是,每个学生的平均成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缺乏透明度也就缺乏可信度。在当前的物价水平下,难道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10多万元的费用吗?是不是把学校盖高楼、买仪器设备,甚至学校官员购买豪华进口小轿车、名为出国考察实为旅游的所有支出都分摊到每个学生头上了?
其次,成本计算中的科学性也值得怀疑。到目前为止,高校的体制改革远未到位,普遍存在着机构臃肿、冗员泛滥、官多兵少、效益低下的通病。有人戏言:“校级领导一走廊、处级领导一礼堂、科级领导一操场。”这绝非夸大之辞。
再从师生比来看,我国是最高的。资料表明: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是1:16.7,可是在我国的所有大学里,把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函授生等等都算上,仅仅达到1:10。以上两点说明:我国的大学办学效率是世界上比较低的。如果要求学生和家长为如此低效率的教育支付成本或代价,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摘自2003年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责编:子丑 插图: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