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9期

不敢为师

作者:黄永君




  “许校长,我听说咱们学校那个推荐名额,给了副校长的儿子刘文华了,是不是?我认为学校这样做不公平!”
  “啊,童小平呀,你先坐。”许校长破天荒地给这个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倒了杯水。一所三轨制学校的校长能不清楚毕业班的那几棵苗吗?童小平这孩子可是个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好学生。就是家里穷了点儿,父亲体弱多病,家里又孩子多,还有两妹妹呢!
  “你说的这个事,咱们学校还是在认真看了同学们的申请,以及向各班班主任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参考了你们这些申请学生的平时成绩,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拔,咱们学校校委会上讨论通过了的。”
  “许校长,你说的这几项,我想拿出来跟刘文华比比,行不行?你要能说出理由来,我就心服口服。”
  “你看你这孩子,对我这个校长你不信任,总得相信校委会的决定吧!你呢,学习挺好,考上一中不成问题。再说听说你俩以前还是好朋友不是。”
  “不,校长,我不清楚校委会是个什么组织,我也不懂,你说刘文华什么地方比我强吧,他要是比我强,我二话不说,我自认自己素质低。”
  “小平呢,你看你一直学习都很不错,在班里数一数二的,校级的‘三好学生’得过不少,去年,学校还给你推荐了县级‘三好学生’。但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老师反映你劳动不是很积极。再说了。刘文华也不是一点优点也没有,他去年代表学校参加英语竞赛,还得了个省级三等奖。”
  “校长,刘文华英语好,你看,我提个建议,这样行不行?”
  “你说。”
  “我就跟他比英语,让我们英语老师给出一份卷子,我跟他同时考,谁考得好,让谁上,行不行?”
  “这样吧,你今天先回去,我下去跟几个领导碰碰面,怎么处理再通知你,一定让你满意。”
  “校长,不是‘满意’,是‘心服、口服’!”
  当然,这件事情通知我这个英语教师是必然的。某些应该发生的故事是肯定要发生的。
  副校长单独和我这个英语老师谈话的时候引用了校长的原话:“这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你看这个童小平直接找过来了,而且我还收到了初三毕业班对这件事的联名信。这事弄得我也挺不好办,我建议……”
  副校长那天的话真可谓推心置腹而且语重心长……临走,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做得滴水不漏。“文华那孩子很自信,也很傲气,有时做事让人意想不到。”这好像是副校长的最后一句话。
  一次考试监两个学生,这好像至今算起来还是我的第一次,不知道是不是绝后,反正是空前的。但仅此一回,就够我铭记一辈子了。
  两个学生是紧张的,我也是紧张的,因为在这一科上他俩确实难分彼此,但今天非要分出彼此,而且还要向着某一个方向发展。什么事难住过咱这个老油条了?刘文华这孩子是聪明的,我默不做声地用手指指出了两道选择题,他都做出了改正。我会心地笑了笑。而这一切,童小平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知道。
  卷子判完了,童小平以一分之差落败,让这个穷小子再也无话可说了。
  接下来的日子,刘文华过得太舒服了,几乎是当起了各科老师的“秘书”,判卷子、登分、判作业、打点热水、擦个桌子呀什么的。就等着轻轻松松上一中了。
  副校长当然对我表示感谢,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理所应当。好像人们在言语不足以表达感谢的时候,还要买点东西呀什么之类的,不“笑纳”是不对的。常来常往,礼尚往来,上班的人不学会这一套那哪行?
  一周过去,眼看着刘文华的材料一报上去,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直到刘副校长慌慌张张地来办公室跟我说,我才知道这件事发生了变故。原来刘文华不知道看了一本什么“狗屁”名著,突然良心发现,拉着童小平,愣是到校长跟前把那点丑事全给抖了出去,还说一定要让童小平上一中。童小平也大受感动,两个不知趣的东西还抱头痛哭,据说校长也挺激动,流下了热泪。
  刘文华对他的所作所为最终是会付出代价的,第二年,他又补习一年,还交了四千多块钱,才勉强上了一中。但他说,这样做心安理得。
  不知道刘副校长咋样,反正我那几天连自己的手往哪儿放都不知道,坐立不安,成天魂不守舍的。“这是整的哪一出啊,谁教育谁呀?”
  有好一段时间,孩子们喊我老师时,我心里头怯怯的——“老师”,我敢称师吗?
  (作者地址: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中学 邮编:075431)
  责编:叶万军插图: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