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9期

携手共圆“新教育”之梦

作者:储昌楼




  2000年朱永新的一本专著《我的教育理想》在全国掀起了“理想教育”旋风;2002年,他又推出了《新教育之梦》,主持开发了“新教育实验”,再次激起了“新教育”热潮。近日,受《教师博览》编辑部的委托,笔者就“新教育实验”的话题对朱永新教授进行了采访(△为采访者?摇○为朱教授)。
  
  一、“上天”与“入地”
  
  △从《我的教育理想》到《新教育之梦》,从“理想旋风”到“新教育浪潮”,您正在不断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描绘蓝本,并以“新教育实验”的行动推波助澜。请问,您是出于什么原因要做”新教育实验”的呢?
  ○2000年出版了《我的教育理想》,引起的强烈反响超过了我的预期,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教育需要激活,我们的学校等待唤醒,我们的老师期盼点燃。之后我又写了一组新的理想系列,出版了《新教育之梦》。我在书中写道:“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其实仅仅珍藏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在行动中圆梦。有一个老师在《光明日报》上写了一篇《新教育之梦》的书评,题目是《飘扬的乌托邦》,尽管他对这本书充满着肯定,但是这个题目一看,让很多人以为我所认定的新教育真的是一个“乌托邦”。还有人更加直接地跟我说,过去是讲理想,现在讲梦想,能不能回到现实,能不能实现你的梦想?这是我下决心要真正地构建新教育实验体系的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力。还有一个现实因素,就是我们一些学校已经自发地行动起来,他们做理想教育实验,要求我参与指导。所以,我们的实验不是像新课程改革一样,是由上到下的政府行为推动,而是由下引发的教改探索,是学校教改园地上萌生的鲜花,有着田野的芬芳;也不是一开始就树鲜明的旗号,而是做中学,从一开始的“理想教育实验”到更名为“新教育实验”,是在实践中生成,实践中提升,有着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实验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新教育的曙光,看到了新教育的创造力,看到了新教育未来的灿烂情景。我在“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就指出,理想的教育要矗立四大支柱,其中之一就是科研指导,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决策、解释、批判和辐射功能,使教育走上科学化的轨道。既然“新教育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同,就应该进行规范的教育实验,通过参与学校、个人的研究,逐步形成系列的可操作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与应用,从而促进教育工作科学化、实效化。我以为,理想的教育科研应该求真务实,理想的教育实验应该顶天入地。理想的教育实验是教育理念的传播与发芽,是教育理论的实践与丰富,是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是教育现状的改造与优化,是教育群体的唤醒与激发。2002年10月我们在江苏省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挂牌了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现在江苏省内外共有二十余家实验学校,还有全国各地一大批老师作为个人主动加入实验的大军,千千万万的老师们正在将“新教育”理想具体化、系列化。我们创办了教育在线(http://www.eduol.com.cn/)网站,专门开设了新教育实验主题论坛,在这儿可以看到新教育实验学校、老师、学生的可喜成长。目前实验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新教育文库”及“教育在线文库”的系列丛书正在逐步推出,形成了实验的良好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前期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新教育实验对当前教育的改造、优化、促进作用,也为新教育理念的实践和推广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奠定了大规模实验的基础。20多年的教育研究生涯中,我一直在探寻着改变中国教育的道路。现在似乎有一点明白了,这就是上天——去最大可能地影响决策;或者入地——去最大可能地影响学校。新教育实验也许就是最好的入地方法。我有决心与志同道合者们一起来探索,实实在在地为中国教育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做一些让孩子们、让老师们都能够觉得有收益的事情。
  
  二、行动就是收获
  
  △确实,一种可行的教育理念必须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践价值:一种成熟的学术思想必须注意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整合,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去发挥它的学术价值。《新教育之梦》是对当今时代“新教育”的理想的解读,而丰富与实践这种悟得,必然也是一种趋势。那么,请问“新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教育实验”是行动研究,是新教育理论的实践推广研究。“新教育”的概念并不是我第一个提出,只要学过教育史的人都知道,在任何一个时代总会有新教育的主题,西方教育史上就有著名的“新教育运动”。当然不同时期的新教育应该有时代的主旋律。所以我所倡导的新教育有吸纳与创新,有继承与发展,它以马克思人的发展的学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民主教育理论等为理论支撑,以《新教育之梦》一书中集中体现的理念为理论指导。在具体策划与实施中着力于“校园”、“社区”的建设,以“成长”、“超越”为本质追求,在“全方位教育”、“全程教育”中实现“全人教育”。核心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什么没有提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为事实上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为什么不提教师而是提人?因为实际上教育是一个大教育的概念,没有家长的发展能有学生的发展吗?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因此提出为了一切的人,关注一切的人,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学生,帮助教师,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分数,为了让学生上一个好学校,而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我的主要观点就是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所以我们推行“六大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这是实验的主要项目,这里面有面向学生的,有面向老师的,有面向学校的,还有面向”社区”的。我们的实验也不仅仅为了这六点,因此我们将深入十大领域,那就是我提出的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家长。实验目标追求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认为参加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价值取向是行动取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不要坐而论道,不要瞻前顾后,不要犹豫彷徨,从加入实验这一天开始,就行动起来。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实验”的创造者,是“新教育实验”的收益者,有梦想才会有远方,有行动才会有成长。
  1.营造书香校园
  △“六大行动”作为实验的主体,正中当今教育时弊,而且切实可行。当今社会五光十色,媒体泛滥,信息爆炸,定心静神的阅读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您提出的书香校园的口号确实很有现实针对性。这次全国两会期间您还提交了一份提案,就是希望建立我们国家的阅读节,这份提案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就以《最理想的图书馆》为题进行了报道。您为什么如此重视读书,又准备如何营造一个书香校园呢?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