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8期

时尚词典

作者:洪 玲




  酷英文cool 的汉语音译。cool本来是冷的意思。60年代开始成为美国青年街头流行语,初期指一种冷峻的、反主流的行为或态度,后来泛指能够让懂得使用“cool”这个词的人来赞美的一切人和事物。《韦伯斯特大辞典》释为:very good;excellent:fash-ionable.
  70年代传入台湾,即被生性酷爱把一切外来语译成中文谐音,具有“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气概的台湾人改成了“酷”,并流传至今。很显然,归化之后的cool词竟陡然丰富了起来。台湾“教育部”已正式将该词收入《国语辞典》释为“潇洒中带点冷漠”。而据零点公司的网上调查显示,“酷”与“下岗”、“房改”、“再就业”等词,并列1998年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
  说“酷毙了”,并非“残酷地枪毙了某人”,而是“酷”的巅峰状态。
  帅呆了据《港台词语辞典》(黄山书社1990年版)释:“帅即漂亮,出众。”尽管“小帅哥”、“小帅虎”确是台湾用语,但该词绝非港台专利,例如“帅小伙”。正如“酷毙了”,“帅呆了”当然也不是讽刺一个因过分出众而导致头脑呆掉的不幸者。
  哇塞感叹词,类似“我的天!”、“乖乖!”这类70年代台湾少年的集体创作。尽管该词几经漂泊,但据考证,最初是由一句国语话“我X”演变而来,青少年学成人讲粗话是禁忌,于是把那句父辈们挂在嘴边的粗话在发音上掐头去尾。台湾当局一度禁止这个词在大众媒体上出现。罗大佑早期作品《之乎者也》,也含糊地说了这么一句。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五个扮演解放军战士的演员在某小品高呼“哇塞”,标志着该词登堂入室,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high“高”的意思,最初形容吸食毒品后的一种身体反应,现在多用来形容合法的兴奋状态。例如,斗志高昂,欢呼雀跃,等等,都可以说HIGH。北京人现在则把醉鬼称为“喝高了”。
  show展示,表演。台译音为“秀”,港译是“骚”,“政治秀”、“时装秀”、“脱口秀”统统是“作秀”,“秀”给你看。
  shopping购物。由SHOP(商店)派生。与中文同使用时,与购物、逛商店、买东西之类,有微妙差异。shopping通常指在高级商场购买舶来品。你要是对别人有关“虚荣”的风言风语还在意的话,那么去楼下买瓶酱油,就大可不必对邻居说,我去shopping了!
  电邮电子邮件(E-mail)的简称。千万不要误会有电邮使用者出于有关方面行业垄断和不合理收费之愤慨,而故意把“邮电”倒过来写。但是,电邮与邮政和电讯的分家,又有些微妙的关系。最初有人试图译成音意皆备的“易妙”,至今也仍有人坚持使用读音近似但词意暧昧的“伊妹儿”。在英语中,E-mail已兼做动词使用,而由于电邮使用者无法像传呼机使用者那样,可以简明扼要地抛一句“呼我”,(总不能说:“电我。”)因此中文的电邮仍停留在名词状态,动不起来,与电邮本身在某些时候的表现,倒也有几分相似。
  in时髦,入时之意。真聪明,反义词当然是out了,某甲对某乙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你out 了!”意即该同志跟不上形势,是该换脑筋了。
  yeah与in十分近似,时髦,潮流之意。普通话多读第一声,音同”噎”,粤语方言地区读第四声。
  快速记住in和yeah秘诀是:默诵成语:“因噎废食”,五遍。
  人气某人(通常是艺人)或某地方(通常是吃喝玩乐的去处)的受欢迎程度。日语,日据时代传入台湾,融入当地的闽南方言。90年代初,日本青春偶像派艺人及其盗版VCD双双在港台大红大紫。“人气”一词于是变得更有“人气”,其度量单位与股票市场相同,都是“指数”。
  现在,让我们把上述单词连起来说一遍:“我在shopping时,买了一件衣服,哇塞!真是帅呆了。好yeah好in啊,show给老婆看,也说酷毙了,难怪人气急升。要不是晚上喝high了,一定给服装厂发一份电邮。”
  (丁富强荐自2003年3月11日《生活与健康》)
   责编:江渔插图: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