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8期

“非典”灾难中逃离的反思

作者:童大焕




  2003年5月5日,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对非典型肺炎在北京等地急速蔓延期间的离校学生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引导,多一些关爱。
  这个文件发得很及时。尤其,对于矫正前一阶段社会上以及高校学生中对离校学生各种上纲上线(如“逃兵”、“叛徒”、“民族败类”、“汉奸”之类)的责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是赞成并曾撰文主张对离校的学生多一份宽容和理解的,因为根本的责任不在他们。
  可以说,“非典”给我们整个社会都出了一道大考题。于高校而言,比学生逃离更需要反思的,恐怕是我们的教育本身。我们的大学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才会使教出来的学生一遇到问题就失去理性各奔东西?
  有高校负责人指出,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的表现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青年学生也是这样。要引导学生思考,在突发事件面前,处理好盲从和理性的关系,处变不惊,做一个自觉的、理性的人;在突发事件面前,首先要想到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他人、社会带来某种不便和危害,做一个自律的、负责任的人;在突发事件面前,充分相信、依靠组织和集体,做一个有组织纪律性的人。
  可是,仅有这些“事后诸葛亮”是远远不够的,无法避免同样的情况在下一个类似的危难降临时发生。
  一位叫sunway的网友为“出逃”的大学生辩护说:1.我们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长时间的隐而不报,一旦公布疫情,我们害怕,我们不信任任何人。2.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反应。都说大学生是社会精英,好像我们应该是先知先觉,理所当然有多大的智慧和能力,你们错了,从小到大没人告诉我们遇到危机该怎么做,我们的思路限制了我们的行动,我们不可能都无师自通。 3.我们不知道听谁的话。从小就被大人教育要听话,当时,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命令:赶快回家,坐飞机回来!我们服从了,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没有很多的恐惧,只是习惯了听从……
  他说得有道理。但是关键时刻,你可以不相信任何人,起码还可以相信你自己。而一连三个“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怎么反应,不知道听谁的话,这样的无所适从、束手无策,归根结底,是连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勇气都已经没有了。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把学生的灵魂掏空了?
  据说,从2003年4月20日公布疫情到25日教育部要求学生不得随意返乡,短短四五天时间,北京有的高校居然有近三分之一学生离校。“溃散”得如此之快,固然跟突如其来的信息混乱和不全面有关,但是,与我们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科学精神和理性思考的培养,也有重要关系。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有能力独立地搜集信息、分析判断情势、掌握新知,而不是只学会一些社会急需的现成知识和技能,更不是只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可是,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不乏教材内容和观点陈旧过时,老师自己的脑袋只会做别人知识和观念的跑马场的现象。这也使大学生失去了站在时代最前沿思考、发问的勇气与能力。
  面对“非典”病毒,我们可以通过全世界科学家的通力合作,用科学来战胜它。但是,一个民族科学精神的培养,则是一个更为艰巨和长期的任务。
  科学的力量可以抵御病毒侵蚀人的生命健康,而科学的精神,则是增强国家和民族免疫力、在一切危机和灾难面前临危不乱的制胜法宝。
  在突如其来的社会危机面前,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是先知先觉的,政府的力量也不可能永远走在最前面。首先只能是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做出第一反应。政府虽然因为比个体掌握着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可能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但政府的决策需要程序和时间,它永远有一定的滞后性。危难关头,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是防止灾难和危机泛滥的最坚实的第一道堤坝。一个社会,一个庞大的国家,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少数的头脑在思考,什么时候都等政府和“组织”发文件下通知。等到那时灾难的护堤就已经决口,同时也不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公民意识和公民力量的生长发育了。
  (荐自2003年5月12日《中国青年报》)
  责编:子丑插图: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