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7期
没有“压力”的学校
作者:许胜光
世界上第一所瓦尔多夫学校——斯图加特瓦尔多夫学校是1919年由集世界著名哲学家、演说家和作家于一身的奥地利人鲁道夫·斯泰纳博士与一家名为瓦尔多夫·阿斯托里亚烟草制品厂的工厂主艾米尔·莫尔特一起创办于德国的。
瓦尔多夫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不论社会出身贵贱、家庭贫富、宗教信仰和个人天赋,学校对待学生均一视同仁;学校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教学,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潜能、情感意志,并以此发展他们适应时代与社会要求的独立判断能力、想像力、创造力、责任感和悟性。
瓦尔多夫学校的学制完全有别于德国其他公立、私立学校(包括教会学校)。在德国,学生一般先上4年小学(称之为基础学校),然后根据成绩和意愿升入中学。
而在瓦尔多夫学校,学生却可以从小学一直念到中学毕业,其间既不用分数来统计学生成绩,亦没有留级一说;直到12年级毕业时每个学生都可获得一份列有分数的所谓“成绩报告单”,以取得与社会上其他学校同等学历,便于参加国家规定的毕业资格考试(相当于我国的高考)和就业。
瓦尔多夫学校在师资配备上有其独特之处。在低、中年级,也就是1~8年级,学生的各门功课均是由同一位级任老师教学与辅导的。据说,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教育教学的必要延续以及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在高年级,即从9年级至12年级以及13年级才由级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来取代级任老师。
瓦尔多夫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是实践与理论并重,尤其注重实践学习。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科目以外,还设有园艺、劳作、合唱与指挥、舞蹈(包括艺术体操及韵律操)、戏剧、自我管理等等别开生面的科目。
同时,瓦尔多夫学校还致力于不断探索思维类科目(如德语、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艺术史等)与手工、艺术和音乐类科目(如园艺、劳作、音乐、编结、版画、织染、装帧和雕塑等)之间的课程比例与平衡。
瓦尔多夫学校的教材及其课题的选择是超越民族和超越宗教的。然而,在教学中也不时插入(补充)各种不同观点的有关历史、国家和社会的史料。此外,瓦尔多夫学校的教学计划也满足了各民族、各教派的精神要求。
教学方面则采取集中教授法,即以3~4周为一个单元,依次轮流教学各门科目。据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外语教学则是以唱歌、游戏和朗诵的形式进行的,语法和词汇则放在以后再学。
瓦尔多夫学校的学生也会同常规学校一样,采取测验和考核的形式来评价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不过,这种评价既不会影响学生的升留级(因为没有升留级),也不会改变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况且,这种旨在为学生自身发展作定向服务的“成绩”鉴定,更大程度上是依据学生的下述表现来确定的:学生的个人进步(与自身相比);学生的特长:绘画、书法等等或其他作品;学生的志愿性工作情况;学生的特殊兴趣爱好。
除此以外,学生在学年末还可以得到老师的口头操行评语,老师会与每个学生一起详尽地探讨其个人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提出殷切的期望。
自从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瓦尔多夫学校——德国斯图加特瓦尔多夫学校诞生以来,这类“既不要分数、也没有留级”的真正意义上富于人性化的“无压力学校”便大大地影响了世界教育,也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此项教育事业,瓦尔多夫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到处生根开花。
今天,瓦尔多夫学校在其发祥地——德国已发展到176所,在全世界,仿照这一模式办学的学校也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400余所猛增到现在的800余所(而附属于瓦尔多夫学校的瓦尔多夫幼儿园则大大超过1200所),分布在43个国家里。其中,550多所集中在欧洲,北美大陆130余所,美国就有116所,其余则散布于世界其他各洲。
(杨德良摘自《上海教育》2003年3A期)
责编:子丑插图: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