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7期

今夜无眠

作者:饶礼喜




  这是—个微寒的春夜。我在昏黄的白炽灯下展读着一位学生寄给我的落款为“内详”的短信,读着读着,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是一封怎样的信件啊!没有称谓,没有问候,没有署名,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有的只是反复出现的各种字号的扎人心肺的同一个短语!信是打印稿,字字如尖刀。—向自负自信的我,看见这样的字眼,仿佛隆冬时节掉进了刺骨的冰窟,心都要碎了!无数个问号顿时在眼眶里打转,滴落下来一串湿漉漉的惊叹……
  翻看信封背面的邮戳,是本市的,写信人肯定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我想,这些年来,他(抑或是她)—直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不,准确地说,是怒视着我,而我却一无所知!打开记忆的闸门,翻检缓缓流过的面孔,我硬是想不起来——那会是谁呢?我又因为什么事情对他(她)发过雷霆,骂过他(她)“蠢猪”呢?我这样声誉鹊起、名震一方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居然遭受—名昔日学生以牙还牙的如此辱骂,怎不令我目瞪口呆、五内俱焚?
  躺在松软的席梦思床上,我如卧针毡,辗转反侧,目不交睫,夜不成寐。我知道,无论怎样为自己开脱都已经毫无意义了,我曾经无意之中深深地伤害了一位学生的自尊,影响了他(她)的身心健康,以致他(她)至今依然耿耿于怀!我现在真想找到这位学生,向他(她)当面表示诚挚的歉意,换取他(她)的原谅,然而他(她)不愿给我丝毫的机会,他(她)分明是要让我一辈子经受良心的谴责和鞭挞……我既不能责怨他(她)的偏执与狭窄,也不能无视他(她)的仇视与痛苦,我只能好好反省检讨,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警戒自己。
  回想初为人师的日子,我是一心扑在班上,切实按照老教师告诉我的带班诀窍去做,腿勤,手勤,嘴勤,像一只永不疲倦的大猫,时刻提防那群不安分的小老鼠。然而,事与愿违,自习讲话声总是嘤嘤不断,我于是大发雷霆,于是频换班干,于是分别召开座谈会,步步为营,各个击破!后来,班风整顿好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那届学生高考一炮打响,除了录取人数全校第—之外,还诞生了一个全市外语类冠军,第二年我便被评为“临川十佳青年”。捧着金灿灿的荣誉证书,我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然而,我做梦也想不到,我在辛勤培育香甜的桃李的同时不经意间也结出了一枚干涩的苦果,让我咀嚼无穷的遗憾与后悔。那个时候,自己年轻气盛,可能恨铁不成钢,真的骂过学生“蠢猪”,而且不以为意。古人云:“辱人者人必辱之。”西方谚语亦云:“辱人者必自辱。”看来,我是不幸而入自取其辱者之列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人,我们自有凡人的喜怒哀乐,但是,我们决不能伤害学生脆弱的自尊,哪怕他(她)调皮捣蛋成了过街老鼠,哪怕他(她)顽劣成性成了众矢之的,因为他(她)是来接受教育的学生啊!孟老夫子说,得英才而育之,乃人生一大乐事。不错的,然而我们总不能把眼睛只盯着几个“英才”、几块璞玉吧?毕竟大多数学生是平庸的、粗朴的鹅卵石。要把这些石头一块一块地焐热,没有热情,没有耐心,没有信心,没有恒心,谈何容易!
  老师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此类推,种勤劳者收获喜悦,种坦诚者收获友谊,种宽容者收获爱戴,种温暖者收获眷恋……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德;种下品德,收获命运。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让我们播种希望吧,为她灌溉,为她除草,为她杀虫,为她祝福!
  (作者地址:江西省临川一中邮编:344000)
  责编:叶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