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7期
一位语文老师的一天记事
作者:俞冰清
7:10
和往常一样,蔡老师骑着他那辆破得吱吱嘎嘎响的小自行车,背着一只巨大的蓝色帆布包,匆匆行进在早晨上班的人流中。天微微下着雨,他拉了拉身上的包,想起这是他学生毕业时送给他的,他们说:“你那只包太破了,这只包送给你,好帮你放那一大本一大本的随笔本,免得学弟学妹们的本子再受风雨的摧残。”想到这里蔡老师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到底是学生精明,这只包用了三年牢固依旧。
7:20
蔡老师的小自行车骑在了校园的林荫道上,有认识的学生跟他打招呼,看到他车上挂着早点,偷偷地笑了。办公室里,老师们正忙着准备早自修的东西,看到蔡老师拎着早点走进来,“阿蔡,你今天看上去神清气爽嘛。”“蔡老师又在啃他那块早点了。”“唉,我的早点还没吃呢,早上怎么就像打仗一样。”“差点儿就迟了,早上又堵车。 ”可是说归说,老师和学生们一样,准时地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工作。蔡老师的办公室,四平米大的地方,一张组合桌,一台电脑,一长排的参考书,两大叠本子,还有几捆书堆在桌子下面——“那些是给学生们看的课外阅读书”:《泰戈尔文集》《悲剧哲学家尼采》《战国策》《旁观者》《第三次浪潮》《论说谎政治》……桌上惟一的摆设是一张照片和一只招财猪。照片是当年大学毕业时和同窗好友的合照,那时的蔡老师白衬衫牛仔裤。招财猪则是学生毕业时送的:“蔡老师,你都是被我们给拖穷的,送你只招财猪,恭喜发财。”
7:40
铃一响,高一(6)班的教室里,蔡老师直奔主题:“打开读本,翻到《垓下之围》,今天我们先来完成翻译。已经向大家强调过了要预习,不知道准备得怎么样了?那就请同学来翻译吧,如果翻不出的话,嘿嘿嘿。”学生们都知道这嘿嘿的笑声背后是什么,教室里一片安静。这是《史记·项羽本记》中的一则,记述了项羽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自刎的经过。一个学生被叫到了,他翻得很流畅,蔡老师不禁表扬了他几句:“很好很好,看得出认真准备过。”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认为失败不是战略上的失误,是上天要亡自己。其实呢?”学生在底下七嘴八舌:是他自己性格的问题,是他的战略失误,太骄傲了……蔡老师和学生们讨论开了,教室里不时爆出一阵阵笑声。
8:00
高一(5)班的教室里,蔡老师开始了对《兰亭集序》的分析,这是一篇音韵铿锵的佳文,加以窗外小雨,学生们颇有陶醉之意。蔡老师为学生联想了一系列的情景,生活是炒菜还是文火熬的汤?是“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还是“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是找二三知已品茶纵谈人生,还是及时地享受这人间的快乐?一个个问题,不仅仅是对古文的理解,还有对生活理想的引导和事物的分析……
9:45
上完了课的老师们又聚集在办公室里,人手一杯茶,开始讨论起教研内容。“我太佩服项羽了,这人太有人格魅力了!有情有义,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蔡老师开始手舞足蹈地谈了起来,“有的人说项羽自刎是因为爱面子,其实不然,其实不然。”他与身边的一位老师研究起项羽来,并举了例子来论证。马上有老师表示异议:“项羽其实真是傻啊,鸿门宴应当杀刘邦,谁都知道的道理,他偏偏妇人之仁……”
“可能是因为项羽以前一直都太顺,又年轻,24岁起兵以后一直都没遇到大的挫折。而刘邦此时已快50,老谋深算。”又有老师提到。
“张良,是张良,我怀疑,你们看,鸿门宴上樊哙滔滔不绝地说了这么多有震撼力的话,以他的个性来说绝对说不出来,十有八九是张良教过的!”
到底是语文教研组,敢于发挥想像力,不像是历史组要小心谨慎,一个不当心说错了话就是历史问题。语文老师大多性情中人,想像力丰富,又多是伶牙俐齿,旁征博引的,办公室内自然气氛活跃。
讨论完了刘项之争,一些老师赶着去上课了,蔡老师则和其他老师们讨论起课本中一些古文字词的解释,突然发现早晨的一块早点还没被消灭,于是又急急地填下了肚。可能学生们没有想过,眼中如此不食人间烟火的老师也和他们一样,会来不及吃完早点就开始上课吧。办公室内安静了下来,老师们开始批改作文,窗外,雨滴滴嗒嗒地下着,偶尔可以听见几声咳嗽声,偶尔又是翻动作业本的声音。
11:40
马上就要下课了,办公室里也开始活跃起来,没课的老师都打算早点去食堂以便吃上新鲜菜,不可食无肉也。蔡老师放下笔,伸了伸腰,“同志们,吃饭去了”!
蔡老师端出一盆羊肉一盆芹菜,几个老师坐在一起,开始聊起了天:“昨天有没有看万马的比赛?真是爽啊,赢了,最后还有一分半钟才扳回来的。”“啊呀,没看……对了,今天有火箭队的比赛,现在好像还没完哪。”一听蔡老师说有NBA,几个老师都坚决支持姚明,都坚决支持火箭队,纷纷要求把食堂的电视机调到体育频道。果然,正放到要紧关头,步行者一个3分球反超了火箭队,“啊呀,怎么搞的!”老师们纷纷停筷目不转睛地盯着,口中喃喃道:姚明姚明。万里之外的姚明大发神威,在这要紧关头,连夺6分,帮火箭队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噢!”电视机前一阵欢呼。老师们这时低头一看,饭菜都凉了,“太紧张太紧张,幸好有姚明啊,独得29分,强”!火箭赢了,菜凉点也没关系,老师们一边回味着刚才的比赛一边吃完了饭。
12:45
办公室里老师们开始聊起了最新的电影和歌曲。这时有学生来找蔡老师:“老师您找我?”“哦,对对对,你这次的随笔写得很有特色……”师生俩开始交流起了写作手法。办公室的老师在边上听着也会不时地加些意见。
13:30
老师们下午有课的都走了,办公室里又变得安静下来。蔡老师打开电脑,开始查找一些第二天上课要用到的东西。蔡老师会在每周五的下午给学生们放一些电影,让他们读一些影评,了解一些影视拍摄的手法。明天就是周五,要准备一下。这个学期已经给学生放了《杀手里昂》《罗拉快跑》《东邪西毒》……他准备干完这些以后把学生们的随笔批完。翻开学生们的随笔本,密密麻麻的蓝笔或是黑笔写的文章,下面用红笔密密麻麻写着评语。评语常常会占很大的篇幅。蔡老师以前的一位学生说:“每次随笔我都会特别地花心思,因为这样就会得到比平时更多的评语。这些评语内容很广,有时评语写得特别好,特别打动人,我就会高兴上一天。”
17:00
蔡老师又跨上他的小自行车,慢慢地挤在下班的人群里。一两个学生骑车经过:“蔡老师再见。”
蔡老师的卧室是10平方米大的一间房子,一张书桌,三个书柜,全放满了书。床的上方半米靠墙处横着一块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堆着一米高、两米长的书,粗粗估计约有400本。蔡老师的学生常常会担心哪天板裂了,书就会塌下来,正好压在蔡老师的床上。蔡老师正色道:“以前是有这么一次,那时书堆得还要高,还好我没在床上,不然肯定被压死。”除了书,蔡老师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他收集的影碟。柜子里厚厚地放着几十本大的碟片本子,本子上分门别类地贴着“欧洲导演”、“美国导演”、“中国内地”、“港台”、“南亚导演”等等标签。“所有的书、碟片和这台电脑,这些就是我的家当。”
19:00
批完了下午余下来的几本随笔,蔡老师决定放松一下自己,“我最近刚找到了一部好片子《站台》,今天就把它看掉吧”。掏出了自己400度的近视眼镜,蔡老师开始了紧张生活中的精神享受。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文工团在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段时期里发生的故事,拍得很有深度。蔡老师心中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把这部片子介绍给学生。
21:50
蔡老师看完影片,又开始投入了工作。书上的内容是不够的,还要给学生整理一些课外的资料和文章。翻开案头厚厚的记事本,找出资料参考书,打开电脑,电脑发出轻轻的运作声。等做了这些,蔡老师还想再充实一下第二天上课的内容。“其实别看我上课时才几句话,有时候这几句话要找很长的时间。现在教古文,更需要查很多的书来印证”。
0:20
锅里正煮着面,蔡老师打了个哈欠,看看桌上摊得横七竖八的材料和书,准备放松一下就去吃面,他顺手翻开了前几日新到的《书屋》……不知过了多久,闻到有一阵烧焦的味道:糟糕!面糊了。急急冲出去,看了看时间:1点05分。
窗外的夜深了,雨还在下个不停。突然想起一本随笔本上的批语:“看到这篇文章,想起我大三那年暑假的傍晚在路上闲逛,看到路边的台阶上蹲着一群农民工正大汗淋漓地吃西瓜。我当时的感受就是:投入地生活真好。”
曾听一个老师说起:“我们老师一天的工作时间肯定不止8小时。”当学生们奔波在路上的时候,老师也是;当学生们伏案疾书时,老师也是;当学生们为了一场篮球欢呼时,老师也是;然而,当学生们已经进入睡眠的时候,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备课,准备资料。这就是生活吧,投入地生活,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
(荐自2003年1月18日《教育信息报》)
责编:涂乃登插图:姚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