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4期

发明鼠标的人没发财

作者:佚名




  如果说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一批英雄,那么这里面有一位英雄就是道格拉斯·爱基波特。他是鼠标器和Window型软件的发明人,被誉为第一位预见计算机联网的人。
  
  发明鼠标得了1万美金
  
  这一切发生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那时,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还是个大家伙,通常放在没有窗户的屋子里。爱基波特创造的技术后来发展成为苹果机,再后来有了微软的互联网。按理说爱基波特应该是个与盖茨齐名的超级富翁,但事实上,爱基波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为智囊机构和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工作,靠薪水为生。他没有办过公司,从未出售过他的点子,虽然他发明了鼠标器,但专利权属于他的老板,他只是在1984年专利权到期时得到了1万美元的酬金。
  早在1951年,爱基波特就认为计算机会成为一种工具,并且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的信息。他决定在伯克莱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并选择了计算机设计课程,虽然当时学校里还没有计算机。他告诉同事们:人们会通过计算机一起工作,别人能打印出你写的文章,别人也能参与你的研究工作。但由于他的想法无法得到证明,因此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后来,他在斯坦福研究院找到了工作,即今天的SRI国际智慧机构。爱基波特带领一组工程师设计了称为NLS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允许共享数据,以图像界面为特征,并可通过鼠标器控制。当时的鼠标器还是一个带有轮子的抛光的小木盒,看上去像古老的海上导航仪器。他的操作系统(Augment)第一次建立了文字处理、高级链接以及信息在多个文件和用户之间的转移,窗口不能最小化,但可以移向左边或右边,并恢复原状。虽然今天看来,该系统显得粗糙,但Augment系统的某些性能现在仍可以应用于微软的文字处理系统(Word)。
  1968年,爱基波特在旧金山举行的计算机秋季年会上公布了他的成果,这是图像界面、鼠标器、高级链接和电子邮件的第一次公开展示。庆幸的是,当时的情形被制作成了纪录片,至今受到计算机类学生们的欢迎。
  
  发明者生不逢时未致富
  
  纵观计算机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有许多与爱基波特经历相同的天才。如几位五六十年代在微电子方面颇有建树的科学家,没有他们的成果,就没有芯片,没有蜂窝电话;还有几位80年代后期致力于HTTP协议研究的科学家,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但他们却既不富有也不出名。相反,在互联网科技方面赚大钱的许多点子往往非常简单且传统,如网上拍卖、网上售书、Yahoo的概念也不外乎是一部网上百科全书。因此,发明能否带来财富通常难以预料。
  有时候,超前的想法听起来像乌托邦,是一些一般人无法想像的事物和问题,但是真正的金点子也许就是超前于时代的,还无法被大多数人理解的想法。
  (王雪森荐自《青年科学》2002年第12期)
  责编:江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