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4期

评价,把教育引向哪里?

作者:陈玉琨




  在北欧考察期间,我们看到了两份材料:一份叫“匹萨”,即学生基础能力国际比较计划(简称PISA);另一份为国际文凭标准(简称IB)。这两份与教育评价有关的文件对研究教育评价的导向都很有启示。
  PISA是以评价学校培养学生面对未来挑战效能的研究项目,它由经合组织(OECD)发起,第一轮调查在2000年进行,32个国家的265000名学生参加了项目。作为一项学生基础能力国际比较计划,PISA最重要的特点有两个方面:
  第一,它虽然考核的是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3门学科的成绩,但却十分注重从日常生活取材,在设计问题时跳出课程具体的知识内容,大量地运用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注重学生在相应学习领域的基础能力。PISA注重青年人运用其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现实生活挑战的能力,而不只是关注他们掌握具体的学校课程的程度,学生必须理解关键的概念?熏掌握特定的过程,同时也要有在各种不同情景中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PISA还特别注重收集学生态度以及学习方法方面的信息。
  第二,PISA更为关注学校在提升学生方面的进展,而不是学校在同行中的排名。“教育均等”是PISA的重要概念,从这一概念出发,它十分关注学生与学校的背景。研究表明:学生基础能力与其家庭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有相当的关系,学生家庭社会和经济地位高,一般他们学业成绩也较好;家庭社会和经济地位低,他们学业成绩也就较差。高质量的教育应当是能让社会各阶层的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成长的教育。社会各阶层的孩子是否都有进步,这是PISA衡量一教育系统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IB最初是为诸如外交官等在世界各国流动的人员的子女而开发的高中毕业标准,被确定为为期3年的高中课程的国际资质,目前上百个国家的1000多所学校加入了这一行列。
  IB课程包括6组学科。语言A1(母语A1、英语A1);语言A2(英语A2、英语B、母语B、第二外语B);个人与社会(包括:心理学、哲学、经济学与地理学);实验科学(包括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数学(包括数学、数学方法和数学学习);艺术与选修(包括视觉艺术、计算机科学以及2、3或4组中的外加学科)。
  此外,IB课程还有三方面特别的要求:
  CAS,即创造性、活动和服务,它要求学生从艺术、体育和慈善活动等中自己选择额外课程。CAS课程同样为IB学历的必要学分,CAS学分可以在学时内获得,也可以在其他时间获得。
  TOK,即知识论,它注重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要求部分与学科学习相结合,部分作为独立课程完成。
  EE,即扩展性的论文,它要求撰写一篇IB学科内的4000单词的论文。
  上面6组学科各为7个学分,三方面特别要求各为1个学分,共45个学分。学生通常要完成30学分以上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IB作为国际文凭标准,它也有两个特点:
  其一,它十分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它把心理学和哲学等学科放在高中生必修的学科中;
  其二,它十分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活动。在IB的要求中,创造性、活动和服务、知识论以及扩展性的论文都是必须完成的。
  评价要促进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十分重视它的导向。在我国,对中小学的教育评价作了多年的探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而言还远远跟不上素质教育的需要。考试测验基本上停留在对课程内容,尤其是知识点的掌握上,所谓的“应用题”也远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除了少数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以外,大多数学校,甚至不少地区性的考试缺乏对学生探究意识与人文素养的关注,更未能开发科学的测量学生探究意识与人文素养的手段;社会(包括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学生成绩的绝对位置,学生发展与进步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评价未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正确导向作用。
  从PISA和IB来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人文素养是学生发展重要的方面;探究和实践能力是合格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对教育体系而言,它在促进各阶层学生发展方面的成就比它在同行中的排名更有意义。这些都是在教育评价的改革中值得借鉴的。
  (荐自2002年12月23日《文汇报》)
  责编:子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