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4期

冼星海六天谱就《黄河大合唱》

作者:谢育芳




  1939年除夕,在延安演剧三队举办的晚会上,张光年充满激情地朗诵了一首用八种格式组合起来的、有着四百行诗句的长诗。在场的冼星海猛地站了起来,冲到张光年面前,一把抢过了他手中的歌词,激动不已地对着人们大声说:“我有把握写好它!”随后,冼星海躲进了他的小土窑里,沉醉在创作的激情中。6天后,八首风韵各异的乐曲组成的大合唱全部完成了?选一次诗与乐的完美结合,分娩出一部充满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它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在当年物资极其匮乏的延安,乐器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等。没有低音乐器,冼星海就把洋油桶改造成低音胡琴,还在茶缸里放几把勺子、叉子使劲摇动,当做打击乐器用。在这样的乐器条件下,冼星海编写了《黄河大合唱》简朴的伴奏总谱。几天后,演剧三队的同志们就在陕北公学的大礼堂里首演了《黄河大合唱》。稍后,冼星海又在延安组织了一次盛大演出,整个延安都被《黄河大合唱》轰动了!
  1941年,洗星海利用在莫斯科工作的点滴时间,将《黄河大合唱》重新作了一些修改,特别是增加了管弦乐的配器,使作品更有气魄和感染力,这就是通常说的“莫斯科版本”。
  (刘利国荐自《党建文汇》2002年第6期(下))
  责编:江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