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2期

爱的小屋

作者:相庆浩




  说来惭愧,参加工作十余载,已近而立之年的我,至今还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和妻同一所师范毕业,在两地从事同一种职业。孩子的出生,给彼此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我上上下下跑了几年,好不容易将妻调过来,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几经周折,在学校求得两间带家院的房子——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家”了。
  刚住不久,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校舍检查,我们所住的这排七十年代建造的石头房子被确诊为危房,立即停用,限期改造。这如同一桶冷水,将快乐的我们从头浇到脚。好在暑假将至,待学生放假后,我们将被安排在实验室住。于是,我数星星盼月亮地算着日子,希望暑假能够早点儿到来。每逢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时,我和妻开玩笑说:“这是危房,只有咱家没防震床,果真来个地震、龙卷风什么的,我们可就要共赴黄泉啦。”妻说:“能够同年同月同日走,也算是一件美丽的事儿。”听了妻的话,我心里踏实了许多,是啊,最难料的是生死,重要的是珍惜拥有,享受每一天。
  放暑假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入实验室。旧房子拆了屋顶,换上新梁,眼瞅着一天天修好了,我每天都要去“家”里转上几圈,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忽然一天接到通知,上级主管部门要来我校进行验收,实验室必查!天哪,这新修的房子,墙壁刚粉刷,地面还没干,在这多雨的季节里,家俱搬进来岂不全霉了?虽然农村有五月不搬家的说法,可单位毕竟有纪律,有令必行。我连夜给家里挂了电话,第二天大清早,父亲和哥哥们匆匆赶来,冒雨将“家”从实验室搬了回去;待检查结束,又将家搬出晾晒;直到开学前一天,才再一次将“家”从实验室搬入“新居”。
  总算有了自己的家了。为了让这不足50平方的小屋温馨且生动,我和妻开始装点每一个细节,从书房的安排,到家具的摆放,我们都作了周密的计划。孩子太小,分床睡不安全,可又没有更好的条件,我们便找来两张旧桌子,锯掉多余的部分,放在床里边正好抵住墙,权且当作儿子的床吧。所有故事书都放在床边的窗台上,每天睡觉前,我们仨一起坐在床上看书。儿子或聚精会神地翻,嘴里不停地说着;或缠着我们讲书上的故事。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我们除了把家布置得多姿多彩,还特别在两间并不宽敞的正屋内留下一块“宝地”给他作活动场所,买了各种图案的拼图铺在地上,如地毯般松软,靠边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图形、动物、数字的挂图,把他的玩具放在拼图上。每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就换上拖鞋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或翻筋斗,或“开飞机”,或弹电子琴……
  “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我和妻用自己的双手和对家、对儿子的深情来诠释着这爱的小屋。
  责编:叶万军插图: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