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期
“漫画”流行中国的由来
作者:肖 东
宋代学者洪迈的《容斋随笔》中就有“漫画”一词,不过此“漫画”二字并非表示画,而是一种鸟的名称。
日本19世纪上半叶的著名“浮世绘”风俗画家葛饰北斋(1760—1849)开始用“漫画”这一词作为一个画种。他与日本讽刺文学界有密切联系,常为讽刺小说创作插图,这些插图后来结集《北斋漫画》加以出版,广为发行。葛饰北斋还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创作有300多幅插图的《水浒画传》,其造型和艺术表现也有漫画意味。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列为世界纪念的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漫画”作为绘画品种的名称,有可能从日本传入我国。
在我国明确以“漫画”这一名称作为画种出现,是1904年。该年3月27日,上海的《警钟日报》上发表的绘画作品,就曾用“时事漫画”的名称。1918年9月,画家沈伯尘、沈学仁兄弟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份漫画刊物《小海泼克》月刊,就是还想不到用“漫画”这一名称。
“漫画”这一名称在中国的流传普及,始于丰子恺(1898—1975)先生。1921年,丰子恺游学日本,见到日本长于表现民间市俗生活的漫画大家竹久梦二的作品,线条随意自由,流畅潇洒。他非常喜爱,刻意学习,深受影响。回国后,他在浙江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执教期间,课余便有感而发,不断创作漫画。他的第一幅公开发表的漫画是《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刊于1924年上海出版的《我们的七月》杂志上,当时没有标明“漫画”两字。后来,丰子恺结识文学研究会的郑振铎。郑振铎正在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报》,《文学周报》从第172期起,冠以“漫画”为题头,陆续发表丰子恺的一系列漫画。后来,郑振铎又将丰子恺在《文学周报》上先后刊出的漫画,结成集子以《子恺漫画》为书名,于1925年12月以《文学周报》社名义出版。随后于1926年1月,第二本《子恺漫画》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并再版多次。这样,自1925年起,“漫画”这一名称便在中国普及流传开来。
(杨德良荐自《中国校外教育》2002年第9期)
责编:江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