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婚姻的意外死亡




  历史学家为袁世凯的新形象辩解说,其实袁世凯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这是一句很没有必要的辩正。庄子早就说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从成本产出比来说,反正是窃,何不窃国?但是窃钩者每天都能在公共汽车上碰到,窃国者几千年就那么几个。所以窃钩与窃国,主要是才能的差异。像袁世凯这样著名的窃国大盗,若说他没有才能,简直是在污辱整个近代史。

  袁世凯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他对资源的运用能力。比如说:裙带关系。似乎没有必要像李敖那样直白地称之为鸡巴关系,因为在这种古老智慧的实施过程中,那话儿完全可以处在缺席的位置。如果不是像《官场现形记》中记载的那样,将自己的老婆或儿媳送给上司以博恩宠,那么达官贵人之间的通婚,更像是一次同仇敌忾的歃血为盟。

  袁世凯自己娶了16位夫人,却没有哪位是大家闺秀,他对裙带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儿女亲事上。清朝外强中干,操控全国局势的主要是四大总督。袁世凯自己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两江总督端方是他的儿女亲家,两广总督周馥也是他的儿女亲家。三位总督互为奥援,遥相呼应,所以袁世凯才能权倾朝野,直至夺清室之位而自立。

  民国四年,袁世凯想要称帝,但他也知道这种干法不太得人心。端周二人都已是明日黄花,他需要寻找新的盟友,新的儿女亲家。这次他的目标锁定为副总统黎元洪。

  黎元洪确实值得争取。他是武昌首义的元老,但又并非孙文、黄兴一伙,甚至下令处决过革命元勋张振武。对于剿灭南方的二次革命也没有发什么杂音。如果他肯成为袁府的姻亲,帝制就不再是北洋一系在自说自话了。

  上面放个屁,底下跑断气。风声一透出,北京上流社会就忙成一团,说媒的,作保的,听信儿的,发新闻的,合八字儿的,人人激动得不能自已。想想看,民国的大总统与副总统结亲啊,世间还有比这更伟大更合适的婚事了吗?

  黎菩萨黎元洪当然不会,也不敢,对这门亲事说不。但是他提出,要自己的儿子娶袁世凯的女儿———哪个女儿倒无所谓。可是袁府的意思呢,是要袁不知几公子,去娶黎副总统的闺女。这么着,两家拧上了, 婚事就暂时搁下了。

  一搁搁到民国五年。袁世凯终于忍不住登了基,立即下诏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按家天下的说法,黎元洪和皇上家非亲非故,岂能封为亲王呢?莫非老袁对那门亲事还没死心?

  黎元洪没有接受这个封号,躲在光绪皇帝死过的瀛台死不出来。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老袁翘了辫子,黎菩萨扶正做了大总统。有人事后诸葛亮,说当时黎元洪非要当男家,就是不愿意和袁世凯合作的托辞。死无对证,只好随他说去。

  可是老袁聪明一世,怎么就在这件事上不稍微让点儿步呢?这样看来,在裙带关系中,谁拥有那话儿,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