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北魏拓跋王朝的勃然兴起




  中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有三:甘肃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窟。其中龙门石窟和云岗石窟均始建于北魏王朝。仰视这两个石窟在北方湛蓝天空映衬下的壮丽精美,可以依稀想见北魏帝国的强盛荣光。历史课本对北魏王朝的描述非常简略,寥寥数笔带过,着墨稍多的则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其实,属于鲜卑族一支的拓跋部最早远居漠北,是个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的小部落。《资治通鉴》中,首先出现拓跋部记载的是曹魏元帝景元二年(四卷七十七):“是岁,鲜卑索头部大人拓跋力微始谴其子沙漠汗入贡,因留为质。力微之先,世居北荒,罕交南夏。至可汉毛,始强大,据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公元338年,什翼犍自称代王,建都于盛乐(现内蒙托克托),才开始加速了拓跋部立国的步伐。而真正使北魏成为一个稳固的、雄踞中国北方的王朝,则陆续由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太宗明元帝拓跋嗣和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