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大战”之外的苻坚大帝




  阴狠刚戾的司马家族篡魏自立,灭蜀吞吴,建立西晋。武帝死后,其白痴儿子惠帝司马衷袭位,权柄归于矮肥黑丑的皇后贾南风,不久她便冤杀惠帝太子,引致八王之乱,继而导致了西晋王朝大厦倾颓。司马皇族的司马睿跑到南方建立了东晋。同时,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少数民族乘势在北中国你方战罢我登场,几十年间竟有十六个“国家”,大多是游牧民族首领称王称帝,其中如后赵、北燕,大夏、后汉等政权的国主大多凶狠残暴,喜于杀戮,几乎都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盛强时虽有控弦衣甲之士百万,崩溃之日如溃穴之蚁,刹间消散。

  十六国中,其中最令人慨叹,最令人惋惜,最令人扼腕思忖的当属一代英豪帝王苻坚——此君在王猛等汉族大臣辅助下,灭张平,收张蚝,击乌延,威震西凉,并使东晋权臣桓温(就是那位大言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应骂名千载”的东晋英豪)大败而归,最后,他还在潞川大破燕国慕容暐四十万大军,灭亡前燕,继而又灭凉击代,一统北方。当此之时,如果大英雄苻坚休养生息,善抚士民,静待天时,趁东晋内乱一举起兵,统一中国当属反掌之势。但他偏偏逆时而行,不顾群臣反对,短短时间内发兵八十七万,号称百万,并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阻流”,前后千里,旗鼓相望,欲一击而灭晋朝。恰恰此时,覆亡之势,已不可避免。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为中国战争史平添了极不光彩的典型战例,为中国文学史增加了数个满含贬义的成语,为无数文人骚客平添了无数怅然的想像和凭悼的辞章。

  详读史章,就会发现苻坚绝非残暴鲁莽的君王,反而是个开明大度、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谨恭有礼、慕义怀德、善于纳谏、雄才大略而又完全汉化的一代英杰。可惜他最后关头一意孤行,对于前燕、东晋等降臣又太过宽容,特别是淝水之战一败涂地,导致国家分崩离析,最后为姚苌勒毙于佛寺,否则,隋文帝的大一统时代,极有可能在苻坚大帝的时代提前到来。史重正朔,十六国历史短暂而扑朔,故而苻坚的事迹后人只从“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几个成语窥得一二,且是从极其负面的方向把他当作一个刚愎自用的外族入侵者。挥拂去历史重重的灰尘,搁置“岛夷”、“索虏”的互相谩诋,作为中华大家庭万古流传的一代人杰,苻坚应当得到公允、正确的评价和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