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安身

  “你,叫啥名?”那人威严地看了看孙寒。

  “报告长官,我叫孙寒。”孙寒看出此人必定是个厉害角色,所以语气便恭敬了很多。

  “来人啊,带到我的办公室去。”

  从后面过来几个横着膀子的大汉,左右一夹把孙寒架到了另一间办公室。那人坐在五尺见方的大桌子后面,桌子上摊着一张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地图是日文的,上面密密麻麻地用中文标注了地名。孙寒一眼就被这张大地图吸引了,不禁就多瞧了几眼。

  那人捕捉到了孙寒的目光,他招呼左右:“把他松开,你坐下来,勤务兵,整壶茶过来。嗯,就喝上次老钱送给我的茶叶。”

  孙寒和那人对视了一眼:“长官,您这地图真不赖。”

  “哈哈,我家侄女从日本帮我买来的,然后找的上海印书局的先生给做的翻译,你看看,上面这等高线,地形一看就知道了。”那人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精致的铁盒,从里面捻出一小簇烟丝塞到翡翠嘴牛角烟斗中,擦着了一根火柴,片刻后房间里便是浓郁醇香的烟草香味。

  “这小鬼子为了打东北真是没少下工夫。”孙寒一边打量着地图,一边寻找那些让他终身难忘的地名。

  这时卫兵把茶水端了过来,孙寒端起茶盅喝了一口,茶很苦但也很清香。

  “喝得惯吗,这个是南方的铁观音,我的老同学捎给我的。”

  尽管孙寒喝不惯红茶,但听到这话还是很动容:“谢谢长官。”

  “坐坐,别这么多礼。”那人招呼孙寒坐下来, “我是这个团的团长,狄丰城。刚才我的手下有些失礼。”

  “长官,没关系,只是一点小误会。”孙寒觉得面前的这个狄团长很有点对自己脾气。

  “听卫兵说,你和小鬼子打过仗,你讲讲看吧。”狄丰城一边抽烟斗,一边打量着孙寒。

  “是打过几仗,长官,在奉天边上还有嫩江都和鬼子打过。”

  孙寒对着地图从他带着部队九一八事变撤出沈阳开始讲起,然后讲了认识张明灿,阻击鬼子。一直讲到嫩江抗战,部队被包抄后路后张明灿带着人投降鬼子,而自己带着其余的兄弟最后翻越大兴安岭,穿过蒙古高原,最后从塞外过长城的全部经过。

  狄丰城一边听一边不住点头,遇到详细的战斗经过,他就要孙寒指出准确的位置,然后拿铅笔画出草图讲解。对孙寒一路上遇到的鬼子,狄丰城也很详细地问人数、作战特点、武器装备等。

  孙寒没什么保留,把鬼子作战勇猛、善于打硬仗、装备优良、单兵能力强等特点都说得很仔细。尤其是鬼子步兵组内的配合,掷弹筒和机枪与步兵之间的战术配合,鬼子进攻的特点尤其说得详细,而且补充了自己的很多看法。

  狄丰城觉得面前的这个东北军基层军官,尽管书读得不多,但对日军作战特点却认识得很清楚。尤其他能够清醒客观地看待日军,更是难能可贵。狄丰城就有意想栽培这个年轻人,但转念一想,他刚加入自己的团,立刻得到提拔不妥。一来孙寒如果立刻被提升到很高的位置,往往根基不稳,不利于今后的长足发展;二来孙寒年纪尚且年轻,坐的位置太高容易心高气傲。

  把这些因素想明白了,狄丰城便严肃地看着孙寒:“小兄弟,你要是不嫌弃我们团庙小,干脆就编入我们团吧,你可以将你的部下编入我的警卫连里,你来当排长。”

  “谢谢长官肯收留我们。”

  “不用客气,你们在嫩江打鬼子,一路撤过来投奔主力,也难为你们的一片忠心。”

  “长官,我有个小小的要求,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先说说看。”

  “长官,我的队伍里面有好几个军官,他们是不是请长官另外分配职务,他们几个带兵都没问题,如果当我的部下,恐怕有些屈才。”

  这话说得狄丰城一愣,心里暗自佩服孙寒的坦荡,别人都怕自己的同僚抢了自己的风头,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反而愿意提携自己的同僚。光是这个心胸,今后的前途就不可限量,而自己的侄子闻天海现在在团部当参谋,这个团长的位置迟早是他的,要是手下多几个像孙寒这样有实战经验的军官,那对今后团里整体战斗力的提升肯定是有好处的。

  几天后,孙寒和其他兄弟经过补充后编入团部警卫连,李雄明、骆钧、门小平分别担任三个班的班长。经过孙寒的推荐,武鸣、曹猛都分别被任命为一营下面连队的副排长。一营是团里的骨干,当年狄丰城就是从一营营长的位置升起来的。现在一营的营长是潘云飞,也是个能打能拼的军官。

  武鸣和曹猛刚到一营的时候就被营长潘云飞弄了个下马威。那天两个人到一营报到,当时一营驻地离团部最远,在五里地外的一处村庄里。团部的参谋带着两个人到了营部就回去了,两个人在一营营部外面的长凳子上坐了一个上午也没人理他们。一直到部队吃饭的时候两个人饿得前心贴肚皮,就找了营部门口的卫兵去问,啥时候营长能见他们两个。

  过了一会儿,卫兵招呼两个人进去,就看里面七八个人正在那里推杯换盅喝得热闹呢。武鸣和曹猛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脸上现出了有点不痛快的表情。酒桌边正对着门的位置上坐着一个方脸膛的汉子,年纪约莫三十出头,浓眉大眼的,双目炯炯有神,两道深深的法令纹将他整个面孔刻画得沉稳干练。

  他一边端着酒杯一边打量着武鸣和曹猛,然后脸色一变哈哈大笑地对酒桌上其他人说道:“我忘了和大伙介绍,这两个可是咱们东北军的大英雄,在嫩江边上打过鬼子,可惜被鬼子打跑了,费了好大事跑到咱们团投奔。咱团长心眼好,让我们营收留他们,你们几个看看,谁要?谁要谁领走。”

  这席话一说,酒桌上七嘴八舌地就开始议论开了,有人说:“长官,我们连还缺个伙夫,要不到我们连去吧。”

  “长官,我身边少了个倒夜壶的勤务兵,哈哈,分一个给我吧。”

  方脸膛汉子一边听着身边的军官胡说八道,一边嘴角挂着微笑看着武鸣和曹猛。武鸣脸色沉静,曹猛却有点想要发作的意思。方脸膛心里琢磨,看来这两人一个属于稳健型,而另一个比较暴躁。

  酒桌上的话越来越不堪,有人说,大老爷们不要,要是个娘们那没问题,老子晚上正好炕上缺个暖脚的。

  最后曹猛有些忍不住了,他啪的一下打了个立正,然后敬个礼:“长官,在座的有谁枪法比我好的,我就自愿去给他倒夜壶。”这话一说,武鸣心里一咯噔,不禁暗自直骂曹猛,没有经住激将法,上了别人的当。

  方脸膛知道激将法奏效,把酒碗一放:“都他娘的别喝了,哈哈,大家都去玩玩枪,就当行酒令博个乐子。”

  一窝蜂十几个人簇拥着走到场院里,远处五十米开外摆了十几个酒瓶当靶子。方脸膛扣上扣子,从腰间拽出快慢机连开五枪,远处顿时打碎了四个酒瓶。对于手枪来说这个枪法已经相当不错了。

  武鸣接过了快慢机,也是连开五枪,他手枪打得还不错,五发五中。这主要是刚才武鸣在注意观察弹道,潘云飞刚才打飞了的第三枪,明显子弹有些向左下方偏,所以他修正了一点,果然就准了很多。

  曹猛第三个打,他接过五发子弹装填进去,这时远处的兄弟要去换酒瓶,被曹猛高声喝止了。他环顾了一下左右,从墙角捡起一个破旧的马灯。那个马灯的六面玻璃都破了,只剩下锈迹斑斑的铁皮底座,曹猛拿着马灯几步跑到刚才放酒瓶的位置。

  方脸膛看着曹猛心里暗自佩服,曹猛跑过去的时候,右手提枪,左手拿着马灯,跑步的动作很自然地毛腰快步,这完全是一种久经沙场的本能。

  曹猛把破马灯在土包下面放好了,然后又返回到这边,他抬起快慢机简单瞄了一下,啪的一枪打了过去,就见那个马灯被打得跳了起来,刚要落到地面的时候,曹猛又是一枪,马灯又被打跳了。就这么连续五枪,马灯始终没掉在地上,周围顿时一阵喝彩。

  方脸膛满意地笑笑,心说这两人看来都是块好材料。

  “哈哈,果然身手不错。两位老弟,我这刚才是激将法,两位不要耿耿于怀。”

  “谢谢长官夸奖。”

  方脸膛分别和武鸣、曹猛握了握手:“我是一营营长潘云飞,哈哈,以后大家就都是一营的兄弟了,走,一起喝酒去。”

  武鸣、曹猛随着潘云飞回到营部的酒桌边,这次是英雄识英雄,宾主喝得畅快淋漓。武鸣、曹猛在酒桌上分别认识了几个连的连长,最后两人被调到三连当了副排长。三连连长唐路就是刚才开玩笑说要找个倒夜壶的那人,乍看上去五大三粗,但却是正经东北讲武堂出身,是个难得的儒将。就这么着,一路败退终于找到主力的孙寒等人在团里安顿下来。

  驻防的日子枯燥而乏味,孙寒时不时也常去找武鸣他们玩,几个人凑到一起不干别的,常常就是喝点闷酒。有一天喝酒武鸣就跟孙寒说起那天比枪法的事情,孙寒听着新鲜,就问曹猛怎么能打得那么准。曹猛喝了一大口酒,然后才将其中的机巧说了出来。原来曹猛根本就没有瞄准那马灯,而是瞄准了马灯即将落地的地面,然后朝地上开枪,溅起来的泥土和跳弹自然就把马灯震得跳起来。

  孙寒和武鸣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原来是这么回事,两个人都佩服曹猛的鬼主意和枪法。那天三个人都喝得很痛快,酒到杯干,一直喝到了深夜才散。

  第二天,一大早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这段时间在南方的上海也起了战火。上海的战事刚刚结束,在关东军的直接支持下溥仪悍然在东北建立满洲帝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三千多万同胞彻底沦于日军铁蹄之下。消息传来,团里一片哗然,大家都在骂溥仪,兄弟们一致向团里请愿要求打回东北去。

  团里弹压了很长时间,才彻底把全团将士压服。

  等到了五月份,团里再次群情激愤。中日双方就淞沪一二八事变签订协议,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驻防,日军以微弱代价就将中国驻军逐出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