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遂人愿在玉中——康熙玉如意




  名称:康熙玉如意

  制造时间:清康熙年间

  类别:玉制如意。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呈灵芝型或云型,柄微曲。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

  原藏地:圆明园

  流失时间:1860年

  现藏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流失原因:英法联军抢掠、焚烧圆明园曲折经历

  清宫中的如意有很多种,玉如意更是数不胜数,本文介绍的康熙玉如意,虽各有特色,但基本形状都差不多。它与民间的一种“不求人”挠痒痒用的东西形状一样,其实用性上除用它搔痒,还用它显示权杖的作用。

  玉如意的发明及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如意就已经成为帝王将相手中的喜爱之物了。古人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坚润比喻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双重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据《清朝野史大观》卷一载:“如意,物名也,唐宋以前已有之。”从唐、宋、元、明一直到清代,对玉如意均极为重视,而且对玉如意的制作也是精益求精。但在此时,如意已没有实用功能,只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的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流失的康熙玉如意便是其中之一,这把御制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

  乾隆皇帝也是个酷爱收藏玉的天子,对玉如意更是宠爱有加,所以当时在皇宫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玉如意,作为清代宫廷中的吉祥物。从清代流传下来到画像中可见一斑,在《雍正刀常服像》一图中,妃子独自站在牡丹花丛前,手中就怀抱着一柄灵芝形平如意;《乾隆皇帝琴韵图》中,也画有乾隆皇帝在晚年时,用双手抚琴弹奏,身旁一童仆,也怀抱着一柄檀香木镶嵌的玉如意。另外,据说乾隆皇帝在临轩听政、清读诗咏、观赏古玩时,更是少不了手持玉如意的童仆,由此可见,玉如意在清代已是崇高到惊人的地步。

  当玉器进入皇宫之后,便在皇宫里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它在很多重要的场合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玉如意也是当时相互交换的外交礼物中不可缺少的品种之一。在公元1793年,英国特使马戈尔尼来到中国觐见时,双方在这次接见中互赠礼品,转交给英王和这位特使的礼物便是如意。马戈尔尼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皇帝将赠给英王的第一种礼物托我转送,这个礼物的名字叫如意,是一种长一英尺半的白色石头,上面刻着花,中国人认为这个礼物非常名贵,而我则以为这东西未必值钱。”

  在接见仪式后对宫殿的参观中,马戈尔尼对富丽堂皇的宫殿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他也发现每一殿的宝座旁都放置了一件玉如意,形状与赠给英王的相似。马戈尔尼虽然知道如意喻含和平与兴旺的祝福,但他未必知道这种被他认为并不值钱的美丽石头,在中国人眼中,却十分珍贵,孕育了天地间灵气,有着非凡的价值。

  传说每逢皇帝即位,皇后妃子纪念生日,重大节日或大婚喜庆佳日,诸王公大臣们都要为皇帝后妃敬献玉如意。因此,在当时礼物之中,当推玉如意的数量最多,由于如意取名于“称心如意”之意,故寿礼会献“九九如意”。由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崇高九五之数的缘故,九柄如意为一盒,共九盒,即九九八十一柄如意,“九九最大数”,《易经》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以示天子之尊,以此来祝福皇帝万年长寿。

  按清朝律令,玉如意也是皇帝与皇后之间的信物。传说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选后妃时,在宫内太和殿召见备选的各大臣女儿入内,依次排列,前列为那拉氏都统桂祥女,末列为礼部侍郎长叔之女(即瑾妃和珍妃)。当时,光绪侍立,公主及福晋命妇女立于座后,桌上摆置着玉如意一柄、红乡荷包两对,作为选定之物。老佛爷在榻上对着光绪皇帝说,这里有玉如意一柄,荷包两只,选上皇后的,就送玉如意,剩下两个缺,给荷包,立嫔。结果,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之下,光绪皇帝将玉如意授予隆裕,立为皇后,另以红荷包授予珍妃、瑾妃,选入宫内。当时皇家用玉如意定大婚,是取玉如意吉祥寓意,替代了古玉文化中以琮璧合形的天圆地方坤象之说。从这个意义上看,清代在贺婚的礼仪上是借如意佛教佛具,大大发展了中华皇室婚媒礼仪文化内涵。

  可惜,圆明园的罹难中所有珍贵的玉器都被英法联军抢走,接着在1861年英法两国举行的拍卖会上,被洗劫的圆明园被作为战利品进行拍卖,康熙玉如意就是从这里流入美国,成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囊中之物。

  国宝内涵

  如意是随佛教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传入我国之后,形状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保持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但是柄端由直状逐渐演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等多种形状。头尾两厢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造型美观华丽。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

  自唐代以后,如意逐渐演变成了吉祥的象征物,它的造型也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如意造型的变化和发展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这个时期的如意,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更加注重材质的精美、工艺的精巧、纹饰的古雅。清代如意的形制十分丰富,单柄首就有葵瓣、云头、莲花、灵芝等不同样式。目前所见的古代如意,多为明清所制,以清代为最多。

  如意有很多种类,造型及品质都极为精美。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如意大多雕有龙纹,有的还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由碧玺、松石、宝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灵芝、蝙蝠之类。这种如意上的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长寿,是明清常见的祝颂图案。如意在民间也越来越普遍,逢年过节、寿诞婚嫁都用如意做礼物,贵重的如意还被用做镇宅之宝,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珍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这件如意是臣子吴敬进献给乾隆的,表达了他希望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祈愿,更主要是对皇帝的歌功颂德。从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腕动苕花(苕华喻指美人)玉,衫随如意风”,可以推测出当时的玉如意有随身佩带之大小,清雅悠闲之时,文人雅士吟诗咏赋,和着“如意舞”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物。

  国宝价值

  玉如意,历次拍卖会上的拍卖价格非常惊人,动辄以百万论身价。不说皇家御用如意,就连普通如意端头如同灵芝草形状,图案呈心形或云形带长把的,按玉料成色分,价格都在十万到几十万元之间。

  至于玉如意的价值大小,在二月河小说里木兰围场上诸皇子讨赏时描述的情景,诸皇子打猎时,争夺皇上赏赐的如意。从某种程度上说,皇上赏赐九九如意,几乎和皇位是同等地位。在嘉庆诛杀大贪官和时,控诉和的二十二条大罪中第一条罪状的罪证,就是一柄玉如意。他预先得知十五皇子为太子,为了讨得太子的欢心,就在九月初三正式宣布前,送个玉如意给他,一来向他表示祝贺,二来也可略表自己的拥戴之功。由此不难看出玉如意在历史时期各个社会层面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了。

  同类国宝

  这是中国民间珍藏的一件三镶如意。如意全长62厘米,顶端的掐丝珐琅如意云头,长18厘米,宽14厘米;中部镶嵌的掐丝珐琅长17厘米,宽9厘米;底部镶嵌的掐丝珐琅长11厘米,宽10厘米。整个造型精巧,曲柄有些弧度,呈弯曲状。如意上以“三镶”的技术,嵌有三块掐丝珐琅片,掐丝珐琅上绘的是八仙的图案,同时又刻了佛手桃和石榴,以示福、禄、寿,福寿双全的意思。因为它雕刻用的是楠木,它比黄杨木和紫檀木的木质要粗一些,所以雕刻没有黄杨木和紫檀木细腻,在民间这种雕刻已经算是上品了。

  黄花梨木柄雕花白玉如意是一件清代如意,比较珍贵。它的柄木和玉质精良,雕工不凡。该玉如意全长44厘米,体形呈长条S形,木柄上镶嵌着三块白玉,每块白玉周边均以黄金镶嵌,上面还雕刻有人们誉之为花王的牡丹花及双翅展飞的仙鹤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除此之外,盛放玉如意的框匣外还用了黄花梨木质的箱装,十分精致。箱盖板上,右侧雕刻有“民国十九年小春月置国历十一月一日重装饰”20字,楷体。正中横刻有“贻善台朱”4字,楷体。左下侧落款刻有“见□连箱匣合金计价大洋拾陆元正”15字,楷体。整个玉如意质地精良美观,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称得上因材施艺,浑然天成,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绝。这件玉如意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对清代的礼仪制度和习俗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