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跳动的灵魂——书帖




  中国五千年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衍变过程。而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巨大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艺术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它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

  和书法历史同样悠久的中国古籍,其历史也长达几千年。古籍是知识的载体,文化的结晶。精粹的古籍也博得了众多书籍爱好者的喜爱,成为收藏爱好者的藏品之一。我国藏书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藏书室是周代的“藏室”,老子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藏书家。之后的历朝历代继承和发扬了以书为贵的思想,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发展。从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到秦汉时代的历史著作,再到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甚至历朝历代的兵书战策,分门别类的专业著作,数不胜数。

  古籍善本历来身价很高,宋、元善本更是弥足珍贵,在明代可以与唐寅、文征明的一幅好画相媲美,到了今天则是以页论价。明代的版本比较多,但良莠不齐。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却出了许多名刻本,无论是用纸、雕刻、印刷还是所刻的版本都堪称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