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




  名称:《历代帝王图》

  年代:唐代初年

  材料:绢本设色。绢的显著特点是质轻,易着色,在唐代以前大多都在绢上作画。绢画难以保存,现在所存绢画大多为稀世珍品。

  题材:肖像画

  国宝规格:纵51.3厘米,横531厘米。

  流失时间:1925-1931年

  收藏地: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民国期间被溥仪变卖

  曲折经历

  《历代帝王图》始作于唐朝初年,唐太宗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是表现帝王生活的人物画,又称《古帝王图》,是中国绢画的代表作。

  《历代帝王图》创作完成之后一直收藏在唐朝内务府中,到了宋代开始有了明确的收藏者记录。最早收藏这幅图卷的是宋代名臣富弼,他不仅是一位为官清廉的朝廷大臣,而且对书画颇为爱好。目前判断这副画卷伪真的主要根据也是图卷中富弼的题识。在富弼之后,另一个比较有名的收藏者是宋朝名士杨褒。有史料记载称流传至今的彩色绢本,是杨褒根据白麻纸唐画传摹后,设色附彩的摹本,今已难以考证。

  宋高宗时期的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周必大的著作《益公题跋》中,详细记载了国宝在杨褒以后的流传历程。吴升从杨褒处得到了图卷,作为家传珍宝,后代因为家境贫困将该幅绢画典当,无力赎回,被周必大以十万钱购回家中。当时的画卷已经“断烂不可触”,周必大又花了四万钱找到画工李某修复后才可以观看。

  在周必大修复绢画之后,《历代帝王图》一直作为私家藏品,不想南宋时期被朝廷收去,从此《历代帝王图》也就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宝,被历代皇室秘密收藏起来。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历代帝王图》才从皇家手中流失到民间,被世人竞相收藏。此后,《历代帝王图》曾辗转于蔡友石、孙星衍、李佐贤、李吉安等人手中,后又被内务府收藏,存放于清王朝的皇宫大院内。

  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内难以计数的珍奇宝贝、历代典籍被大量掠到海外,《历代帝王图》因存放在皇宫得以幸免。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宫中文物的命运始终随着国运与时局的变化而动荡起伏。

  溥仪住在紫禁城的最后几年,朝廷处在一片末日的混乱当中,溥仪甚至开始监守自盗。作为逊位皇帝,溥仪并不敢直接把东西拿出宫去,而是制造机会,用赏赐近臣的名义把许多宫中的东西带出宫。溥仪曾让他的弟弟溥杰进宫陪读,由太监用黄绫将书画、善本包好,交给溥杰,再由溥杰带出宫外。单是从1922年9月到12月三的个月中,便盗出历代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其中便包括这幅《历代帝王图》。被彻底赶出紫禁城后,溥仪把这些文物分装在十八个大箱内,通过姻亲关系找到当时的全国税收督办孙宝琦,获得减免税,一路绿灯运到了天津英租界事先买好的洋房内。此时的《历代帝王图》毕竟还在国内,勉强还可以算的上安全。

  到了1924年,冯玉祥打进北京城,溥仪被逼离开北京,在日本警察“保护”下潜至天津日租界原张彪的私宅“张园”内,并建立了一个“小朝廷”,随后还成立了所谓的“清室驻津办事处”,依然维持着奢华生活。民国政府每年拨给溥仪四百万元生活费,但仍无法满足皇家奢华的生活。溥仪为了支撑门面,开始一点点变卖他当初偷运出来的书画。这些书画由旧日臣工陈宝琛、宝熙、郑孝胥等人经手,通过古董商等各种人物搭桥卖出,《历代帝王图》也在这一时期流落民间。

  据王庆祥先生撰《伪满小朝廷覆灭记》书中《八·一五这一天》一文所述,溥仪把《历代帝王图》赏赐给经手人陈宝琛的外甥刘骏业,刘骏业通过古董商把画卖给了林寿图,林寿图是闽中著名大收藏家,所收藏的商周秦汉及唐宋元明清之书画金石,多而且精。后来华北伪政权头目梁鸿志听说此事,以自己和林寿图是亲戚的关系,将此画骗到手。梁鸿志以十四万银元将此画售给了日本人,却只分给林寿图六万元,二人因此而绝交。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历代帝王图》流落到了美国,被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至今。

  国宝内涵

  《历代帝王图》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国画繁荣、鼎盛的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描绘人物的技法也得到了全面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又融进恢弘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线条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古代帝王的个性特征。

  画卷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及一些侍从的肖像,帝王的上方书写有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这十几位皇帝依次是前汉的昭帝刘弗陵,后汉的光武帝刘秀,有才有艺的魏文帝曹丕,憨厚的蜀主刘备,深沉的吴主孙权,统业天下的晋武帝司马炎,粗野但有策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外柔内凶的隋文帝杨坚,聪明浮夸的隋炀帝杨广,美才兼备的陈文帝陈,以及软弱无能的陈宣皇帝陈顼等。

  阎立本对于曹丕、司马炎、宇文邕、杨坚等统一天下,或促成国家统一的帝王,除了表现出他们的个人特点外,也表现了他们共有的一种庄严气概,人物刻画得“貌宇堂堂”、“威武英明”,都有一副“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乃亡国之君,阎立本就把他处理成以油掩口的委琐之态以表示对他的蔑视。至于偏安江南的其他陈朝的帝王们则都缺少英雄气概。陈顼是一个纵容政治败坏而毫无办法的帝王,人物则显得黯弱无力、浮夸平庸,有显著的不同。

  画家把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皇帝的面部特征上。画他们不同的嘴部表情,胡髭的软硬和疏密,或尖、或圆、或大或小的眼睛,而且从眼睛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以及目光的敏锐程度上刻画每一个帝王的性格特征。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己对各朝各代帝王的主观情感在里面。作者对人物的描绘没有停留在形似的层面上,更没有将上述明主、暴君或庸君进行脸谱化、漫画式的处理,而是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和不同的命运,加以个性化的描绘,通过对眼神、嘴角及面部肌肉的微妙刻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气质和性格。为了突出主体人物,帝王同侍从在身材和用色上均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全图线条挺拔有力,色彩凝重,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在画面的布局上面,有“右相驰誉丹青”之称的画家阎立本时刻忘不了自己是个宰相,君贵臣贱他分得清清楚楚。例如,在有的画中君臣共处,他总是君大臣小,君近臣远,君中间臣两边;若画中有侍童,则都有一种卑贱、僵硬的神态。

  国宝价值

  古代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无论保存条件有多好,即使不受任何意外损伤,单是空气的自然侵蚀,也会使年代久远的绢变得很脆。百年以上的绢,已经没有任何柔韧性了。明代初年的绢,至今大多已经腐败得不能碰触。而宋代的绢,因裱装得比较好,目前还可见到。至于宋代以前的绢,虽然有,但也已经辨不出模样了。流传至今的这幅《历代帝王图》已经有千年历史,虽然在辗转收藏中,原貌有所增损,如衣襟边缘上的朱色纹饰,就是近代的收藏者妄加涂饰的。但是此画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艺术上,仍然堪称绝世珍品。

  西方绘画史中一流的画家,大都与肖像画有缘。有的画家最主要的成就就在肖像领域。然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肖像画很少。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曾一度辉煌,它的出现早于西方肖像画八九个世纪。之后,由于中国文人画重神不重形的艺术主张,使得山水画、花鸟画得到发展,而人物画、肖像画则极度衰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代帝王图》显得尤为珍贵。总体来讲,《历代帝王图》作为中国肖像画的经典作品,把帝王的气势和内心世界体现无疑,画家的色彩审美水平完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回归难题

  阎立本流传至今的摹本作品共有6件。其中两件在大陆,一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的场景,这件作品参加了上海博物馆成立50周年纪念国宝书画特别展;二是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萧翼赚兰亭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件:一件是《职贡图》,一件也是《萧翼赚兰亭图》。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则收藏有这件《历代帝王图》。还有就是现藏北京国子监孔庙的《孔子弟子像》手卷北宋时期摹本。目前,《历代帝王图》回归祖国的希望十分渺茫。这六件作品中,《孔子弟子像》品相最好。它曾被日本收藏,最后在相关人士的努力下,成功回归祖国,它的回归经历也许可以为其它国宝的回归提供一些经验。从《孔子弟子像》的“回家”经历可以看出,在对待流失海外文物问题上,面对现实,区别对待,本着求同存异、加强合作、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通过国际合作方式进行保护,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同类国宝

  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如今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绘画的收藏热度也越来越高。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卷》,它也是流传下来的一幅魏晋以来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的典范之作。全卷十二人,分成三组,生动地表现了宫廷各种活动中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人物形象逼真,刻画惟妙惟肖,设色艳而不俗,连煽火小孩的怕热和观看女孩的好奇也被生动真实的展现出来了。此长卷线条细腻均匀,乏转折而富弹性,以鲜丽重彩渲染,将宫廷妇人加工白练的劳动场景描绘得美不胜收。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尤其是人物的造型气度和色彩凝重而质丽之极的高雅风格更是无与伦比。

  在俄罗斯东方艺术博物馆珍藏着一幅唐代著名画家周的名作《贵妃出浴图》,这也是一件绝世珍品,画家极力表现骄、奢、雅、逸的气息,柔软温腻的姿态。他善于观察人物复杂的性格和分析人物的心理。画中妇女浓妆,长裙,从披纱中能看出丰满的肌肉。其画风“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他的画作直到现代,仍然是美术院校重点临摹的对象。

  多面手阎立本

  阎立本(约601-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祖籍榆林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他出身于贵族世家,父阎毗在北周时为驸马,入隋后官至将作少监,掌管宫廷建设。他的父兄都擅工艺、建筑和绘画,并且驰名隋唐之时。阎立本继承家学,具有多方面的才能,绘画、工艺和建筑无一不精。他善画道释、山水、鞍马等,尤以道释人物画著称,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曾在长安慈恩寺两廊画壁,颇受称誉。基于此,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的肖像尤为可信。

  阎立本最初在李世民的秦王府中画《秦府十八学士图》(秦府十八学士是李世民网罗的一些后来帮助他统治天下的人才)。李世民作了皇帝以后,他又画了《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由李世民亲自写了每人的赞语。此外,他还画过《外国图》、《永徽朝臣图》、《昭陵列像图》。

  阎立本的作品是对唐代伟大政治事业的颂歌。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向唐求婚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的关系。这是一幅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