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名称:金牛山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辽宁省营口县田屯村
发现及发掘时间:发现于1974年,并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发掘工作。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在此发现了重要的古人类化石。
距今历史:21-30万年
考古地位:金牛山猿人化石的丰富完整性史无前例,为了解直立人向智人过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填补了人类学发展系列上的重要缺环。
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金牛山猿人头骨化石形态比北京猿人头骨为进步,与陕西大荔发现的早期智人头骨更为接近。处于直立人向智人过渡时期。
世界闻名的周口店龙骨山是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地方。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辽河流域也发现了一个周口店,只不过它的名字叫金牛山。听人说,一到吉庆的日子,山顶上就会有金牛出现。可是,村里的人却从没有真正见到金牛,却在二十世纪末的一天见到了28万年前的祖先。
考古发现过程:
金牛山位于离营口县辽河入海口20多公里的西田屯村,海拔69米,周长1240米,面积仅为0.3平方公里。就在这里,一具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化石重见天日。
那是在1974年的5月,辽宁省营口市博物馆进行文物普查,当营口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金牛山开山挖石,当地的一位农民拿来一块石头给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崔德文看,崔德文一下子怔住了,他如获至宝地对其他人说,这正是我们要找的动物化石!
得到一块动物化石并不能让崔德文满意,他顺藤摸瓜,结果发现了4处动物化石地层。这一年秋天,由辽宁省博物馆、市文化局、县文化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对金牛山的两个地点进行了3次发掘。
1978年,营口市博物馆又单独进行了第4次发掘。4次发掘共发现石器30余种,肿骨鹿、剑齿虎、变种狼等哺乳动物化石和爬行类、鸟类化石87种近千件,以及烧灰、烧骨遗址等。经考古工作者认定,这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
发掘工作并没有就此停止,到了1984年,考古学家又对金牛山进行了一次发掘,发现了20多万年前的完整猿人头骨化石以及猿人肋骨、脊椎骨、尺骨、腕骨等化石。因此,这座小山就被考古学家誉为小龙骨山。
金牛山发掘出猿人头骨化石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引起了在北京大学执教30多年的吕遵谔教授的注意。他正想为他的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实习地点,便专程来到金牛山。
吕遵谔一踏上金牛山,便被这典型的猿人旧居深深吸引,他仔细观看了金牛山发掘资料后,当即断定金牛山洞穴堆积的性质、动物化石及它们所代表的时代等都很像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
经过分析,吕遵谔认为这里发现人类化石的可能性极大。1984年9月16日,吕遵谔和他的学生开始了金牛山正式发掘,并于10月2日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但它已破碎成数十片,而且化石很酥松。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它和石灰岩紧紧地粘在一起,想要把它取下来,实在困难得很。
事有凑巧,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修复古器物的专家因公来沈阳,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将这个头骨取了出来。此刻,在地下沉睡了20余万年的辽河远古祖先与现代人见面了。随后,吕遵谔和他的学生们又在紧贴头骨的西边发现了两个脊椎骨,在头骨东面发现了一根完整的肋骨,一根尺骨和一根髋骨残块。
过去,我国发现的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有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河北的北京人、湖北的郧西人和郧县人、安徽的和县人、辽宁的庙后山人、山东的沂源人等。这些人类化石多是头盖骨、下颌骨和零星的牙齿、锁骨、月骨和残缺的肱骨、股骨和胫骨。像金牛山猿人化石这样丰富完整是没有的,采用铀系法测定,金牛山人骨出土堆积物的年龄为21-30万年,在晚期北京猿人的时限范围内。
金牛山猿人化石的发现与发掘,是中国考古学上重要成果,它除材料丰富外,最大的特点是保存较完整。它的发现,不仅对研究猿人的体质特征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还可以了解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对研究早期人类历史有重大意义。同时,在人类学上对研究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转变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金牛山遗址出土文物
金牛山出土的人类化石十分珍贵,包括一个中年男性颇为完整的头骨和椎骨、肋骨、尺骨、髋骨等在内54件骨人类化石。这些重要标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十分珍奇的发现。其中头骨部分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同时代最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金牛山猿人头骨化石的形态明显比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骨为进步,化石颅骨厚度比大荔人薄得多,比大荔人更进步些。采用铀系法测定人骨出土堆积物的年龄为21-30万年,在晚期北京猿人的时限范围内。
贾兰坡教授把这种原始与进步类型交叉存在的现象,称之为“演化上的重叠现象”。即进步的金牛山人已经出现,晚期北京猿人成了遗老遗少。
猿人怎样向智人过渡,由于过去发现的材料太少,知道的还不清楚,因此,在人类演化的关键问题上还是一个空白。金牛山猿人可能处于这个转变时期,对金牛山猿人化石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具体情况,从而填补并连接上人类学这一发展系列上的重要缺环。
另外,在金牛山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同时出土的还有肿骨鹿、剑齿虎、变种狼等哺乳动物化石和爬行类、鸟类化石87种近千件,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古环境及地质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金牛山遗址现状
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十分稀少,尤其是体骨化石更为罕见。人们对猿人体骨特征的研究只能在极少的材料基础上想象推测。而在金牛山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金牛山古人类化石,有头骨、椎骨、尺骨、掌骨、指骨五十余件。对研究当时手足结构、灵活程度和行走步态,提供了珍贵材料,同时对研究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的过渡有重要意义。
1979年金牛山古人类遗址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营口市政府为了保护金牛山遗址,在遗址范围内大规模修建了保护性围墙。并与1992年组织建立了金牛山遗址陈列馆等6项工程。
1991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对金牛山发掘地洞穴的洞顶和洞壁进行了加固和初步复原。2001年,金牛山遗址的发现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目前,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陈列馆已经建成,陈列馆内展示当时发扬出土的部分人体骨骼化石和当时的生存环境及生活场景。
2004年11月,辽宁省加大了古生物化石的保护,《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条例明确规定,对省级化石资源保护区采掘化石或者在省级化石资源保护区外采掘重点保护化石的,必须向省国土资源部门提交采掘方案,并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化石专家进行评审,经省国土资源部门审核认定后,方可采掘化石。这项法规的出台,使金牛山遗址的保护有法可依,逐步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