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害怕人生过多的悲剧,所以哪怕一辈子喝稀饭、吃窝头和咸菜也期望自己在平淡和安康中度过短暂的一生;而更多的人却对此嗤之以鼻,信奉不见风雨哪里能见到彩虹,不经过苦难的折磨,没经历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生活,岂不是枉来人世间走了一遭。
然而,所有追求刺激生活的人要的都是既刺激又美好的双重生活,谁都不愿意去面对那种可怕的刺激——厄运的刺激,当厄运降临时不管那人有多么的坚强和伟大,也不会期盼着主动去面对。此时,最害怕出现鹬蚌之争的韩水平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令自己痛不欲生而死不安宁的苦难。
在仇平稳遇难的百日之际,海山市委组织部正式下文任命周望为海山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在同一个文件上,黑明亮被免去报社社长职务,调到市委宣传部担任调研员,这位老县委书记算是找到了旱涝保收领饷的地方。
所谓“鹬蚌之争,渔翁得利”的渔翁周望此前是海山电视台台长兼海山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他军旅出身,从电视台新闻部主任提拔到台长位子一年又由副处级干部提拔到报社,而且是一下子占据两个正处职位,可想而知,周望的提拔在官本位为主的海山市会引起怎样的反响。人们纷纷猜测周望和市委书记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特殊关系,韩水平更是在多番猜测又寻不到答案气得快要发疯时,住进了医院神经内科。
事实上像人们猜测的那样,周望的两次提拔的确和市委书记尚进力排众议、大力举荐密不可分。在海山担任市委书记的尚进是一个开明和追求民主的书记,在最敏感的干部提拔问题上,尚进使用的程序和前任不尽相同。他首先要求组织部门按照三比一的人数比例对拟任职务的人选进行考察,当然考察的程序和内容很复杂,甚至包括私访这些干部的邻居。对这些后备干部考察之后上报,然后在书记办公会上进行比较分析,集体评议,必要时他还亲自和这些干部面谈,实际考察其工作能力和思想意识水平,最后上市委常委会再次评议,如果异议大了就重新考察。他的这套做法不仅在海山市属于创新,在全省也开创了干部使用的先河。
尚进是华东某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后来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长期在基层任职,先后担任过乡长、副县长、县长和副市长等职,两年前经中组部慎重筛选,从与海山市对口扶贫的南方浔州市选派过来的,此前担任着浔州市常务副市长。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山知名度日渐提升,其原因是近十多年来经过地矿勘探部门的不懈努力,山大沟深的海山石破天惊地发现了大面积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和铁、铜、铝等三十多种矿藏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海山有望成为国家新世纪里最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中组部干部局和省委领导在送尚进赴任时曾介绍道,中央选派南方干部到北方来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那就是希望通过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干部向内陆地区输送使当地尽快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全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思想观念到具体实践全力提高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力争实现逐渐缩小东西部差距,最后促使全国经济均衡发展,达到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对于海山市委书记一职来说,尚进的确肩负着把海山建设成为全国能源大市、西部经济强市和西部“桥头堡”的重任。一到任,他便积极投身到基层调研中,时间不长便总结出比较完整的一套发展理论。尚进本人还赢得了期望值很低的海山普通老百姓的不少口碑。至于他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大刀阔斧的魄力在当地干部的眼里真当刮目相看,特别是在干部使用上积极倡导淡化官本位意识、尽量减少领导干部职数、提高官员的使用效率等给好多当地干部树立起信心。尚进经常告诫大家,人就活这几十年,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是人生的根本。虽说大家拿的工资和那些大款们比起来是少了一点儿,但我们这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担任领导的一些同志,出门有公家的车坐,吃饭能报销,还能经常出差到各地甚至到国外走走看看,享受着这样的条件如果还贪心不足成为了金钱的奴隶的话,可实在没什么意思了。尚进把这种思想作为他的行为纲领,纲举目张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干部使用上广泛发扬民主,坚持任人为贤。他的这种干脆利索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作风得到海山不少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也正因为他的民主,在对于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周望的提拔问题上常委会中大家畅所欲言地发出了不少反对的声音,最后是他有理有据地说服了大家,把周望一步提拔到电视台一把手的位置上,这一提拔还不可收了,周望在电视台的椅子刚坐热,便又被提拔到了报社。
其实,尚进和周望没有一点儿瓜葛,如果说有,那就是他在认识周望的同时也认识了海山。到海山上任前,尚进从央视和许多报纸网站上的一条轰动性新闻中知道了周望这个名字,初识了海山这个内陆地区。
那条轰动全国的新闻是发生在海山市宝寨县,揭露的是国家直属粮库里的一个大案。长期以来,该粮库以偷改粮食入库记录为手段,以粮食遭到霉变、虫蛀及自然损耗等为由疯狂盗卖库存的粮食,其非法收入主要用于领导大肆挥霍和滥发职工奖金等。为了了解到事实真相,采访记者费尽了周折并且还遭到人身安全的威胁,最后顶着巨大的压力把这个黑幕揭露出来。新闻事件本身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当时给尚进的感觉是这些记者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顽强的敬业精神是不可能采访到、也不敢发出这样大胆揭露的稿件的,特别是地方级媒体的记者竟发出这样的稿子,由此看出该记者的正义感和良心。
尚进在海山到任后第一次在电视上露面便是出现在周望采制的新闻报道中。那是他到海山的第三天,送走专程送他上任的中组部干部局局长和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后他便准备到全市跑一大圈,熟悉基本情况和调查研究,也算是“初识庐山真面目”。按照他一贯轻车从简的做法,他只带市委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等几个随员和两部越野车,但报社、电视台的每家一个记者还是必须要带的,这不是为了做秀而是为了工作。新闻媒体作为党委政府的喉舌和耳目,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很好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地方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工作信息,而市委书记出行的一举一动都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因此需要媒体来传递。
按照头一天通知的出发时间尚进8点24分走出三楼自己的办公室,见到市委大院里两部三菱吉普车已经发动,车旁也站着几个随同人员。秘书长走过来表情极不自然地轻声告诉他要再等一下,因为电视台的记者还没有到。为了新书记的第一次公开露脸,秘书长昨天亲自给报社、电视台领导打电话要求派业务骨干随同采访,可这会儿记者还不到秘书长岂止是着急,刚才已经跟电视台领导大发过雷霆。和尚进正说着,一辆车身喷涂着新闻采访车字样的“猎豹”车开进了大院,随着“吱”的一声刹车,车稳当地停在两辆车跟前,一个身材魁伟、满脸浓密黝黑粗硬的胡须从而看不出年龄的汉子走下车,秘书长厉声喝道:“不像话,叫领导等你!有没有时间观念?怎么才来?”汉子扬手看着表小声嘟哝,还说我们迟到了,就不说你们是早到,这不还有两分钟才到点呢!这样说着的同时,他把装摄像机的大箱子往三菱车的后仓里搬运。尚进不经意地看了下时间,果然还有几十秒才到预定的出发时间,感到这个记者挺有个性的,便随口问秘书长他叫什么名字?秘书长说他是海山电视台有名的记者周望,风风火火的,但是挺有新闻事业心的一个人。“周望”,尚进的脑海里马上闪现出几年前宝寨县粮库的报道,想起当时看报道时心存的几个疑问,便向秘书长提出把这个记者安排在自己的车上。
“你是周望?”坐在前排的尚进书记侧转身子问,他在近距离里看到一个棱角分明、面容清癯的国字脸,两个眼窝深深地陷进去,却更显得这张脸的干练,这个人两眼通红疲惫的样子显然是熬夜之后的结果。
一个新到的市委书记能把自己邀请到专车上,特别是还知道自己的名字,这要按常规来说对任何人可都是感到荣幸和惊讶的事情,但周望的表情仍然十分平静,只是点头对自己的名字作了肯定。其实,此时的他还在考虑刚做过的片子哪里还存在着问题,连续好几天了,为赶制一个大型专题片一直在熬夜,昨天晚上更是干了一个通宵才彻底将片子搞完。今天理应他休息,可是台领导叫他跟随尚进书记下乡,可能是领导考虑到新书记的第一次露面,一般的记者随同采访惟恐挂一漏万,心里不踏实吧,所以才叫他这个新闻部主任亲自出马。
见周望如此反应,尚进也没有了啥表情,略微停顿了一下,说:“其实我早知道你了,明白是通过啥渠道吗?”
“应该是新闻渠道吧!你一定看过我的片子或者是新闻稿子,可能是在互联网上吧!”提起新闻,周望似乎兴奋了起来,眼睛里也立马放射出来了光芒,一扫方才的疲惫不堪。
尚进说自己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喜欢写作,更喜欢新闻,上大学时第一自愿报考的是华东一个大学的中文系,却不如人愿地分配到经济系,和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基尼系数、特里芬难题打起了交道。后来上研究生进了矿业大学研究起矿业经济,算是与新闻彻底地绝缘了。不过,他在遗憾中一直养成了每天上网看新闻的习惯。尚进说着便很自然地提到周望的那个粮库报道,问他是怎么知道这条线索的,特别是后面跟踪报道里那一桌吃一万八的事情简直就好像记者吃了那顿饭,叫人怀疑你们究竟是记者还是国家安全部的特工。
在随后一周多的乘车途中,尚进了解到周望既春风得意又充满艰辛的采访生涯。周望告诉尚进,自己之所以全心全意地投入身心去写新闻主要是缘于对这个职业的无比挚爱,有了爱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多种责任,当然他从来不敢说一个小人物的责任是多么的伟大和崇高。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政府电视台的记者,能为党的事业鼓与呼,为老百姓呐与喊,便是他个人的最大满足。周望讲述了他的历史,军校还没毕业,部队从指挥学校里抽调部分学生上战场锻炼,他便积极报了名,还写了血书,终于赶上了到炮火连天的老山前线的机会。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友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的壮烈景象永远地留在自己的脑海里,永不磨灭。他头顶着呼啸的炮弹蹲在猫耳洞里不由地拿起了笔在烟盒上开始了新闻写作,周望把这种写作视作对逝者最好的追思和对这一历史画面的真实记录。
尚进头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新闻在海山电视台播放了,他从片子中看出周望果然是名才华横溢的记者。他从多家地市级电视台里看到围绕自己这个级别领导的新闻报道普遍有两种流行的方式,一种是纯粹走马观花式的报道,是没有个性的程序化,这样的消息发出来就干巴巴的,对任何领导都合适,比如:市委书记尚进某月某日至某日在哪里,又到哪里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尚进指出……尚进要求……尚进进一步要求……尚进强调……尚进重点强调……尚进希望……尚进特别希望……尚进号召……尚进最后号召……;第二种是流水账式的看图说话,事无巨细,侃侃而谈,画面上正在下雨,播音员就说领导踩着泥泞冒雨来到田间地头,画面上出现了大太阳,播音员又说领导顶着烈日深入到建设工地,整个一个看图说话,逼得观众只得不停换台,这些没有信息量的东西耽误了观众的时间,引起他们的普遍反感,在《海山日报》头版头条上发出的消息便是这样的稿件,可电视台里周望发出的新闻真有些特别,通过鲜活的画面准确地传递出市委的工作信息。画面一出现,便是尚进和农民一起亲切交谈的同期声,新闻很抓人也很有新意,对他到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完全没有进行简单罗列。后来看周望报道的新闻多了,更觉得他的新闻有个性和特色。除个别舆论监督和部分社会新闻外,这些新闻里面大多数是很有些见地的经济论述和观察与思考方面的深度报道,有的观点很是超前,没有一定理论功底的人是写不出这些文章的。尚进喜欢看新华社发的“记者述评”、“新华视点”和《经济日报》上对一些经济现象的评述,比如“我国外汇为何继续坚挺”的分析文章,但他知道这些大媒体在内部的分工很细致,跑某个口的记者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时间长了这些归口采访的记者便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而对于海山的周望而言,他没有多高的学历,跑得又是八面玲珑,加上身处海山这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均没有优势,可新闻能搞到如此程度真是很不简单,说穿了,里面的奥秘只有一条,那便是他不断努力学习、深入思考。周望不是也说过,世界上只有懒人,没有笨人。
为了减轻财政给养负担,尚进指示市编制办财政预算人员要拿出初步“断奶”计划。从这个计划里,他惊讶地看到,连海山电视台、报社、电影公司和民间艺术剧团等等这些完全有能力创收的单位多年来竟也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这可真是天下奇闻,看看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哪家不是赚得盆满锅溢的,而海山电视台这类单位还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吃着大锅饭,尚进很快指示市电视台,作为改革试点电视台必须马上“断奶”,为全市事业单位做出榜样。电视台要全面实行包括台长在内的全员招聘制度。尚进指示后,市广播电视局很快行动起来,除他们推荐的三个候选台长外,周望毛遂自荐,成为第四位台长候选人。当时,四人各拿出一套改革办法,其他三人的改革方案很普通,而周望的方案既参考了央视和南方几个电视台的成功经验,也结合了海山的实际,在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改革力度更大也更彻底,赢得了各方的广泛好评。再加上他平时的人缘不错,在民主测评中独领风骚,拨得了头筹,这一切都为他顺利入选奠定了基础。
按照尚进书记给组织部定下的每个领导职位必须有候选人的要求,电视台的四名候选人最后都拿到了市委常委会上,当讨论到周望时,大家对于他的新闻水平和敬业精神没有任何争议,但多数常委认为他是喜欢搞批评报道的记者,显然大家很不放心这样的记者能否作为媒体的主要领导。会上有人调侃说电视台是何等重要的场所,哪个国家只要发生政变,叛乱分子首先占领的就是国家电视台和通讯社,所以这个台长应该要由政治可靠的人去当,然后再谈什么经营和改革。常务副书记刘平化提出,如果周望把握不住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后万一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出了错误导向的事情,到时候该谁来负责?
尚进在海山倡导的这种党内民主的气氛,常委们都是喜欢的,大家看他是外来干部,在干部使用上目前还没有培养起自己的亲信,所以常委们往往敢于带着自己的观点争论,偶尔也敢把和自己有关联的人公开提到桌面上进行推荐。大家发言起来很是踊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各有千秋,尚进倒是认为这样可以帮助自己熟悉海山,提高认识。大家嚷嚷了一会儿,尚进认为已经过了充分的民主阶段,该进行集中了,他便首先肯定了大家的发言,大家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推进电视台积极而又稳妥地改革,对于周望同志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周望喜欢舆论监督报道不假,我们应该看到他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是坏,是在帮忙还是在添乱;其次,大家兴许还没有注意到周望更多的报道,有时间的话请大家打开互联网,看看他的那些很有些见地的经济论述和观察与思考方面的深度报道,也看看他为海山党委、政府工作而进行的大量宣传报道;第三,客观地说,既然电视台的改革已经交给了评委和群众,市委就不应该再介入更多的意见,否则这叫什么改革,和过去的直接任命又有何不同呢?见大家交头接耳,尚进继续说道:“但为何又要上常委会研究决定呢?就像大家担忧的,我也知道电视台的责任重大啊!在今天上会前,我可以说是破天荒地和四位台长候选人都谈过话,当时组织部长也在座,是周望同志的一句话打消了我的疑惑,大家知道他说了什么吗?他说,屁股决定脑袋!坐在台长的位置上,他的脑袋就和过去的长法、想法不一样了。有了这句话,我就彻底放心了,我相信,在周望的领导下,海山电视台一定能成为我市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明亮窗口,更能成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的样板典范。”书记的调子一定,谁都没话了,常务副书记刘平化张张嘴,但也没有勇气再说出该谁负责任的话来了。
周望出任电视台台长后,对电视台全力改革,优化了人员机构,全面实行制片人制度,合理分配了设备和技术资源,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仅在半年之后,经济和社会效益便开始直线上升。电视台的改革成功促动了海山一大批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海山日报社也由全额预算单位改为财政拨款百分之五十的差额预算单位。
电视台改革成功后,海山日报社如何尽早改革也纳入了尚进的全盘考虑之中,只是一个近百万人的海山市要他考虑的事情太多了,同时更重要的是党报的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电视台改革都过一年多了,尚进仍然在思考、在停滞不前中观望,连在仇平稳总编面前也未提过有关报纸改革的具体事情。尚进认为,党报迟早要改革,但不是在条件不成熟的现在。
仇平稳的意外去世促使尚进正式考虑报社的新的应对策略,过去有仇平稳在,报社还能正常维持,现在没有“班长”了,作为执政党的舆论阵地说不定哪天会出纰漏的。组织部部委会拿出的意见是,年龄差不多到二线的社长黑明亮调任市委宣传部调研员并兼任讲师团常务副团长,副总编余震和韩水平分别出任社长与总编辑,再从报社内部提拔两位副总编辑。鉴于报社改革的条件不成熟,组建一个仅仅作为过渡的班子,这不妨算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考虑到一次在报社内部提拔四名领导有“近亲繁殖”的忌讳,尚进向组织部长建议可否与文化系统甚至其它系统的干部进行调整交流。至于黑明亮,尚进对他以患病为由几年不上班的做法很不感冒,因为不管怎么说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对安排的工作岗位不满意就不上班的话,还有没有点组织纪律原则,现在,在黑明亮临近退休时,把他从事业差额单位调进党政机关担任虚职,这本身就是对他的关照,但讲师团是业务性、理论性都很强的部门,叫一个大老粗兼任常务副团长显然也不合适,他建议组织部长再重新考虑对黑明亮的安排。
就在组织部按照尚进的意见准备对报社和文化局领导之间进行一次大的调整时,尚进和市委常委们接二连三地收到表扬余震的匿名信,有的信表扬起来十分肉麻,很令人反感,有说余震的业务水平早该获得“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奖”,有说他的思想境界和焦裕禄、孔繁森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些信的内容勾起尚进的联想,当年他所在的浔州市有一个列入提拔对象的县委书记,组织上拟任他到一个贫困市里担任副市长。在这个关键时候,县委书记等不及了或者是为了提拔到更好的地方,先是请县里的老干部们吃饭,接着不顾原则地给老干部报销医疗费。等到省委考察组来的时候,他指示一些骨干人员组织起百余名老干部,用车轮战不停地到考察组成员的驻地给县委书记说好话,还联名给省委书记打电报,纷纷要求省委留住他这个人民爱戴的好县委书记。好话说的太多了倒是引起省委的疑问,其结果适得其反。认为里面存在问题的省委书记决定以此为典型进行剖析,指示组织部派人员下去调查,很快查明了事实真相,省委后来抓住这个典型杀一儆百,把县委书记就地予以免职。现在,尚进面对这些手法几乎同出一辙的匿名信,不得不重新考虑报社的班子配置问题。思前想后,他还是准备印证“长痛不如短痛”这句老话,眼前出现的复杂人事问题逼迫他把海山日报社的改革推前,而推进的人选非周望莫属。当他再次推出周望时,由于电视台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改革成果,大家对周望的提拔没有任何异议。当然,还是“屁股决定脑袋”这句出自周望嘴里的名言,成全了他的社长总编“一肩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