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弄权者,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或突显自己的地位,人为地制造一系列矛盾或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对方非常重要,往往直接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离开你又解决不了。这样,他就必须完全依仗你,你们之间的态势就倒转过来了。为此:
第一步,要善于制造“天下大乱”。
宋理宗过世后,度宗即位。度宗本是理宗的皇侄,因过继为子而即位,时年25岁。度宗上台之后,曾一度亲理政事,限制大奸臣贾似道的权力,显得干练有为,确实干了几件好事,朝野上下为之一振,觉得度宗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贾似道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有人上书弹劾贾似道。贾似道看到,如果这样下去,自己将会有灭顶之灾。
于是,贾似道精心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他先弃官隐居,然后让自己的亲信吕文德从湖北抗蒙前线假传边报,说是忽必烈亲率大兵来袭,看样子势不可挡,有直取南宋都城临安之势。度宗正欲改革弊政,励精图治,没想到当头来了这么一棒。他立刻召集众臣,商量出兵抗击蒙军之事。宋度宗万万没有想到,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人能提出一言半语的御兵之策,更不用说为国家慷慨赴任,领兵出征了。这时,贾似道却隐居林下,悠哉游哉地过着他的隐士生活。
第二步,自己再出面解决问题。
前线警报传来,数十万蒙古铁骑急攻,都城临安急需筑垒防御,这一切,使得度宗心惊肉跳,他不得不想起朝廷中惟一的一位能抗击蒙军取得“鄂州大捷”的英雄贾似道。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以皇太后的面子,请求贾似道出山。谢太后写了手谕,派人恭恭敬敬地送给贾似道。这么一来,贾似道放心了。他可得拿足了架子再说,先是搪塞不出,继而又要度宗大封其官。度宗无奈,只好给他节度使的荣誉,尊为太师,加封他为魏国公。这样,贾似道才懒洋洋地出来“为国视事”。
某士人候选居京师。一日,见对门一少妇凝装立,貌甚端丽。访诸邻人,云其夫游幕他省,其眷属则留寓京师,与母同居。越数月,忽白纸糊门,合家号哭,则其夫讣音至矣。设法祭奠,诵经追荐,亦颇有吊者。既而渐鬻衣物,云乏食,且议嫁。选人因赘其家。又数月,突其夫生还。始知为误传凶讯,大怒,将欲讼诸官。母女哀吁,乃尽留其囊箧,驱选人出。越半载,在巡城御史处,见此妇对簿。乃知前所见之妇,系某无赖与所欢合谋,以骗取选人财,后又犯他案而败者也。
贾似道知道警报是他令人假传的,当然要做出慷慨赴任、万死不辞、甚至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向度宗要了节钺仪仗,即日出征,这真令度宗感激涕零,也令百官惶愧无地。天子的节钺仪仗一旦出去,就不能返回,除非所奉使命有了结果,这代表了皇帝的尊严。贾似道出征这一天,临安城人山人海,都来看热闹。贾似道为了显示威风,居然借口当日不利于出征,令节钺仪仗返回。这真是大长了贾似道的威风,大灭了度宗的志气。等贾似道到“前线”逛了一圈,无事而回,度宗和朝臣见是一场虚惊,额手庆幸尚且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追查是谎报还是实报呢。
第三步,借机好好敲打一下对手。
贾似道“出征”回来,度宗便把大权交给了他,贾似道还故作姿态,再三辞让,屡加试探要挟,后见度宗和谢太后出于真心,他才留在朝中。这时,满朝文武大臣也争相趋奉,把他比作是辅佐成王的周公。通过这场考验,年轻的度宗对朝臣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至此才理解为什么理宗要委政于贾似道。原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用,贾似道虽然奸佞,但困难当头之际,只有他还“忠勇当前”,敢于“挺身而出”。度宗哪里知道,满朝文武懦弱是真,贾似道忠勇却是假。
度宗被瞒,不知不觉地坠入了贾似道的奸计之中。从此,度宗失去了治理朝政的信心和热情,把大权往贾似道那里一推,纵情享乐去了。
贾似道再一次“肃清”朝堂,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朝廷上下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甚至连守门的小吏也要查询一遍。这样,赵宋王朝实际上变成了贾氏的天下。
袁世凯也是这样和国民党的南京政府周旋的。
清王朝的“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以后,因袁世凯握有实权,非他不能主持局面。所以孙中山从大局出发,决定将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同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国民党要求袁世凯来南京就职。南京政府派了蔡元培等五人为“迎袁专使”,前来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当然不想离开北京老巢,这不明摆着是调虎离山吗?就在这个时候,北京城内又发生了第三镇兵变的事件。兵变的借口是反对袁世凯离开北京。士兵在城内大肆抢劫商铺,搞得鸡犬不宁,各国驻京使节也纷纷表示不满。袁世凯以维持北京局势为由,不愿赴南京,南京方面只好同意他在北京宣誓就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