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自然之子与自然之敌

作者:蔡 进




  传统医学之道核心在于它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套看法。但由于著作体例及概念术语所造成的阅读障碍,今人要想明白其义理是很困难的。比如,《黄帝内经》其实几乎无一字不是在讲中医的自然观,但其表述方式与我们熟悉的现代医学著作相去甚远,也缺乏今日人们注重的“系统性”,其精义必须经过一番现代诠释工作才能为今人所用。更重要的是,认真体会这套自然观,不仅仅是正确认知“传统”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为突破目前的中医困局以及超越既存人类医学水平带来了可能。
  所有生物均是由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自然环境决定的。任何一个物种的存在,都需要一些最基本的自然条件。同时,不同物种所需的具体生存条件又很不一样。对人而言非常舒适的环境,对于其他的物种就未必合适。《庄子·齐物论》早就说过:“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离开特定主体的“正处”、“正味”是不存在的,不能用一种标准统合其他。宋明理学家语录中常云:“鸢飞鱼跃,活泼泼的。” 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万物各得其所,这个世界才是活泼生动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物种的生灭,都不是由它们自己决定的,而是受制于整个大自然。恐龙的灭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有些学者倾向于从偶发事件中寻找原因,比如彗星撞击之类的。这样一来,恐龙灭绝就成为一种突发性事变。但彗星撞击可以造成局部区域的灭绝,却无法解释整个恐龙家族的消失。实际上更有可能的是,这主要是由环境变化造成的系统性渐进性过程。恐龙是爬行动物,其性别的产生对温度的依赖程度是很大的,如果气温偏高便会产生雄性,气温偏低则会产生雌性。因此,一旦气候转变,其繁殖力就会出现问题;而气候转变同时也会导致其免疫力降低,并造成其他物种灭绝,使其无法获得食物。大自然的改变带来的结果不是一种,而是全方位的。当它们共同作用于一个物种身上时,灭亡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物种是环境造就的,它也就必须适应于环境。这不能完全用进化论来解释。从理论上说,恐龙一样具有进化的能力。现在有些学者一味地强调恐龙进化为鸟类,却不考虑这种新环境是适合鸟类生存的,而不适合恐龙生存下去这个事实。或者说,即使我们承认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但它毕竟已经是鸟,而不再是恐龙了。后者作为一个物种确实是消失了。这个例子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自身的命运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如果说地球年限大约一百亿年,其中存在生命的时间二十亿年,我们大体可以将其划分为几个阶段:生命初期主要是单细胞类生物,然后慢慢转化为复杂的生命体。这是通过自然环境的改造实现的。人类在实验室里可以改造一种细菌,地球同样在改造生命,只是需要的时间较实验室里长得多,改造过程缓慢得多而已。人类的产生也是地质变化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进化。人类生存时期的环境,包括空气、土壤、矿产的分布等,造成了人类产生的必然性。这就像实验室里要改造一种细菌,就要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不能随意选用温度、湿度,或者培养液。因此,单细胞生命也好,多细胞生命也好,都是地球这个环境产生的。人类处于地球有生命之后的十亿年期间,相当于中年成熟阶段,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当地球发展到衰竭阶段,人类也是无法生存的。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要否认生命演化是多方面的,但地球自身变化和内在环境的改变确实对生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确实是“万物之灵长”,是自然界各物种里最具智慧的。但反过来,这并不意味着人可以为所欲为,因为他/她的地位是经过大自然筛选出来的,如同恐龙以前统治整个地球一样,最终仍然不能脱离大自然的控制。如果环境变化太大,人类的免疫能力出现问题,连最基本防卫都没有了,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人想战胜大多数疾病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掌握的知识固然不足以做到这一步,即使从更长远的景象来看,这也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能力,是做不到的。有生就有灭,宇宙也是如此,何况小小的人类!近代以来,人类致力于改造自然的大工程,就像培根说的那样,要“拷打大自然”,逼它说出自己的秘密;随着大自然的秘密开始逐渐显露,人也就愈发狂妄自大,认为自己可以驾驭整个世界。事实上,很可能我们终于有一天会发现,大自然最后的秘密即是,没有任何物种可以驾驭自然本身,但那个时候也就是我们作为人类消失的时候。
  今天,人类已经走出地球,奔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使得我们忽发奇想,认为有一天当地球已经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或者遇到其他灾难的时候,我们可以移民其他星球。但是,我们知道,人在星际飞船上生活久了就会得病。很简单,人是地球环境变化数亿年的产物,一切都是为了地球这种环境而产生的。即使同在一个星球,也还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何况要整个搬到外星球去呢?火星上的山、海都与地球不同。就算我们在上面造一个海,也根本不可能像地球的循环海。它的运转速度、大气,整个就会大变。因此,移民外星球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事实上却是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且这一过程完成后,是否仍可在今天的意义上称之为“人”,亦须思量),上帝是否愿意再给我们数亿年的时间,恐怕就只能看他老人家的心情而定了(但坦率地说,凭人类在地球上的表现,如果我是上帝,便不会再给他/她一次胡作非为的机会)。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是模仿自然的。这个“环境”,具体来说即是以人生存的地球为中心所观察到的自然,包括了天地在内。人的形象被认为是“圆颅方趾”,圆颅像天,方趾像地,所以整个人体就是自然的缩影。所谓天圆地方的说法今天看起来当然是有问题的,因此,人体取象于天地之说也被认为是胡说乱道。但是我们要知道,“天圆地方”是对人类眼中的世界的描述。换言之,它所讨论的不是天地本身的形态,而是对人而言,它们意味着什么。这个“立场”(用其字面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实际上是人站在“自然”之中看自身,也可以说,它为人在自然之中定下了一个位置,并谨守这个位置。它不像我们今天对于宇宙的认知,是越出人的本位的。但是超出地球这个大环境,天苍苍者,何所谓“天”?这些概念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中医有关天地的看法不只是和现代学术在具体观点上的差异,而是对于自然全套不同的观念的差异。
  在传统医学看来,人的经络就像河流,肌肉就像土壤,骨骼像山。这才构成一个支架。当人构成这个支架的时候,也就成为地球的小复制品。但这是一个有生命的复制品,是和周遭环境融为一体的复制品。离开地球这一环境,人也就绝对不是这个样子。在一个孤岛上,生物群落一定和我们已知的不同。如果我们把岛外的东西引进去,且它能够在若干年后生存下来,完全融进岛内环境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它自己也就成为一个独特的东西了。同理,正是由于物种是由环境创造的,同在地球上的生命才会有一些非常相近的东西,如循环系统。毛泽东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全不足以构成一个生命。
  这里值得提一下中医的脏腑、经络概念。脏腑是看得到的,经络是看不到的,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胡说。但经络的道理其实并不难解。以地球为比,脏腑如同五大洲,这是看得到的。但是,五大洲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不同物种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这是人类至今仍然无法完全解释的,可是我们又分明感到,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这种内在的联系也不能完全用气候变化解释。比如发生地震前几天,甚至半个月,有些动物就感受到了。感到的不一定看到,眼见不一定为实。其实地球上的各个部分(包括空间和物种)之间存在着的这种相互之间的呼应实际上就和经络一样。也可以说,地球(乃至整个宇宙)中也存在着自己的经络。我想有一天如果对此有一深刻的认识,则中医所说的经络也就不再神秘了。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