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当代》文学拉力赛”2007年第四站冠军揭晓

作者:佚名




  经过本刊读者Email、传真及电话、信函投票,长篇纪事《中国申奥亲历记》荣获2007年第四站“《当代》最佳”称号。
  
  “《当代》文学拉力赛”2007年第四站读者来信选登
  
  读者:徐浩英
  伍瑜的《下一站》,一个单身的、综合条件都很好的漂亮女人,已经33岁了,结婚并不是不可以,但总没有那个让她心甘情愿的人,通过网络一下子出现了一批可以考虑的对象,但当她开始认真投入的时候,才发现男人并不是她想象的样子。最后还是那句话:好的别错过,不好的也别将就。其实单身和结婚不过是不同的生活状态而已,用别人的眼光和自己较劲,太不值。这种情形在现在的优秀女性当中其实普遍,自己越成熟优秀越容易失望,不是没有好男人,是要合适于内心,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
  细读徐则臣的作品,便可发现这样一种内在情感流程:近乡,是漂泊异乡敏感的心灵所独有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常和往昔的回忆纠葛在一起,而这种回忆又常常幻化成具像的东西:或是人,或是物。本期的《还乡记》也当属此。
  喜欢肖铁的小说《转校生》,但本期的《火车!火车!》感觉一般,并无鲜明之处。
  喜欢王际平的处女作《第一代白领》,读来颇感亲切,掩卷令人颇多感触!
  
  读者:陈开宇
  第四期《当代》我推荐孙大光先生的《中国申奥亲历记》为本期冠军。
  另外,王松先生的短篇《竖吹·木鸡》虽然写的是文革期间的故事,但结构严谨,语言精练,人物刻画鲜明、细致,不失为近几期内所刊登的短篇小说精品之一。王际平先生的处女作《第一代白领》,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写出了当年白领阶层荣耀背后的艰辛。读后让人不由得想起冰心的一段诗:成功的花。此篇作品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启发,一生有过这样的经历足矣。
  
  读者:路永春
  本期的两篇纪实作品《中国申奥亲历记》和《第一代白领》,一个气势恢弘、豪气冲天,一个委婉细腻、直抵心灵,为我们带来丰富的阅读感受。《第一代白领》似乎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一段个人的真实境遇折射出社会的剧烈变迁和人类生命不屈的脉动,作者真挚浓郁的感情、富有美感和张力的文字使作品别具魅力。
  本期《当代》在内文编排上有新的变化,使刊物在整体上更为和谐,看出编者一直在精益求精的努力,这让我不禁想起一句流行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读者:张艳丽
  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或许对体育、创业热情不高的缘故,我认为本期《中国申奥亲历记》和《第一代白领》均比较一般,倒是中短篇小说《新巢》给了我意外的惊喜,读后心头不仅漾起一股暖暖的感觉。《新巢》浪漫而有情调,一个有点老套但又很能触动人心的爱情故事,让人为之感动,为之羡慕。甚至幻想有一天自己就是文中人,能拥有他们的豁达,他们的情趣,他们的热情……
  
  读者:苑志强
  第四期杂志体现三个特点:纪实的亲历作品成为主打,体现杂志的关注现实的风格定位。有留学背景和海外经历作者作品形成一定规模。刘心武的黛玉沉湖论先于《百家讲坛》推出,成为引发新轮红学论战最初的导火线。
  《中国申奥亲历记》是迄今关于中国举办奥运会题材唯一的大型文学作品,其历史纪实价值不容否认。尽管是非职业作家的作品,但由于是真情实感、真实故事、真实细节,作品依然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与虚构作品相比,重大题材的纪实亲历作品更能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心理,也成为《当代》杂志扩展文学空间的杀手锏。《第一代白领》也是作者的亲历作品,是个人生主题叙事,作者的人生经历带给大家深刻的启发。
  短篇《火车!火车!》、中篇《下一站》是两个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新人新作,也是以崭新的思维推出的直逼现实且极有穿透力的作品,与留美作家夫妇达理的短篇形成自然的应照和默契,海外经历和视角莫非是让文学表现力增强的一个渠道,真可谓庐山之外看得更真。
  刘心武的黛玉沉湖论成为最先刊发并引发新轮红学论战的导火线,由《当代》挑起大规模、反响强烈的文学争鸣可以树立大型文学期刊的影响力。刘心武引用很多证据,从只言片语中找到与水有关的所谓线索,但总感觉证据牵强、论证不充足。我认为,黛玉得病死亡是符合逻辑发展的。前80回都是写病弱身躯的,到后来病情恶化也是情理之中的。难道这个常识我们就忽视了吗?林黛玉是跳湖自杀也是烈女子行为,但与黛玉的气质、性格也是有出入的。因为黛玉性格更多的还是多愁善感的一面,性格暴烈、大胆自杀怎么也不是黛玉的做法,所以也要照顾一下黛玉性格发展逻辑、前80回得病的逻辑。这种连载性的连续性的文化讲坛性质的文章,也应该有一定的变化,可以多邀请文化名人推出不同内容的文化讲座,打造一个《当代》独有的栏目品牌。推出文化历史大散文应该成为《当代》努力方向。
  
  读者:曹参团
  本期《当代》给我的整体印象就两个字:1.“新”,两篇重头戏《中国申奥亲历记》《第一代白领》分别给了“纪事”和“往事”,形式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又赶上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此时读《中国申奥亲历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真”,内容的真实性更是两篇文章能够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第一代白领》的写作看不出有什么技巧而言,却用一个朴实的“真”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本期最佳我推选《第一代白领》。
  
  读者:吴斌通
  不喜欢孙大光的申奥报告,真是没有什么秘密好窥视,语言上也不适合我的口味。以为《第一代白领》也不会好读,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虽然有些讲得很大,但还真是那么回事,一点代沟也没有。小说只喜欢《传宗》,读起来挺幽默的,但讲述却是深刻的、发人深思的问题。
  还有,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你们一味给我们看那种不用动脑筋、不用思考、纯粹是享受的小说,对我们来说会不会是一种毒害和麻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