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当代》文学拉力赛”2006年第四站冠军揭晓等

作者:佚名




  “《当代》文学拉力赛”2006年第四站冠军揭晓
  
  经过本刊读者Email、传真及电话、信函投票,长篇纪实文学《黄河殇》荣获2006年第四站“《当代》最佳”称号。
  
  “《当代》文学拉力赛”2006年第三站读者来信选登
  
  路永春
  读完本期刊物,最打动我的作品是现实穿透力极强的《命案高悬》,凑巧又在刚刚出版的《小说选刊》第八期看到此篇被头条转载,好象暗合了我的判断。小说写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事件演变成一幕出人意料的巨大悲剧,令人悲愤不已、心潮难平,隐藏在故事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的问题更使人感慨万端,彰显出小说超强的批判反思力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从事件的选取、人物的设计到情节的推演和节奏的把握,无不体现出作者胡学文对底层社会、人性的深度开掘和“四两拨千斤”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作者强烈的现实忧患意识、深切的悲悯情怀和厚重的生活积淀也是小说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对许多作家也有启示意义。
  《黄河殇—花园口·1938》作为已知的历史谈不上悬念,但作家邓贤追述历史事件的演变轨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哲理思辨,国事家事天下事纵横交错、缠绕纠结、起伏有致,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况且对重大历史的文学描写和阐释本身就有独特的美学魅力。
  虎头《鞭影下的尼采》以神奇的想象、绚丽的语言和澎湃的激情,把尼采、莎乐美等人物的艺术形象以及隐秘的心灵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摇曳多姿,读之感觉一股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扑面而来,一种高品味的奇妙而独特的审美快感使我心旷神怡。程绍国《圣杯盈盈—林斤澜之我“记”》把文学大师级作家林斤澜为人为文之高风亮节写得丰富细腻、生动感人、可敬可亲,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意味,映照当下文坛更显匠心慧眼。我甚至这样想:不管刊物其它栏目如何,只要虎头、程绍国登场,就是《当代》一道亮丽而迷人的风景。
  本期封面对字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做了微调,显得又醒目、大气、好看了许多,望不断出新出彩。
  
  陈剑宏
  本期最佳小说首推邓贤先生的《黄河殇――花园口·1938》,邓先生以翔实的史料、真实的证人、丰富的数据向读者展现了整个抗战大背景下的花园口决堤的无奈一幕,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黄河殇》其实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几千万人民流离失所,背景离乡,真如小说指出的那样:几十年后,那些地方仍旧是国家最贫困县之一。
  但愿出生在八九十年代的青年一代,永远不要忘记黄河落泪的那些日子。
  
  苑志强
  看到这期刊物,恰好是7月7日这个让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黄河殇》以其大题材、大手笔成为纪念抗战的又一力作。《黄河殇》以历史纪实笔法把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作为写作重点,挖掘历史、披露秘闻、解读真相,写作尽管是围绕一个时间点进行,但在宏阔的抗战背景下,写出了纵横交织、千头万绪中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历史事件。
  创作这部历史作品面对资料匮乏、题材重大敏感、线索多样、人物繁杂等诸多难点,作家邓贤对作品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把一部宏大作品表现得格外细致生动、活龙活现。作品把描写敌我的较量作为重点,从战场搏杀写到指挥者斗智,内容充满悬念、曲折,情节开合有序,张驰有力,把抗战中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感天地、泣鬼神。作者披露出的中国最早空军、坦克部队组建、抗敌的内幕曾经埋没在历史长河,重新描写历史真相体现秉笔直书的写作精神。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是作品的一大特色。
  采写历史作品,需要严谨、刻苦、真实的写作精神,作者深入采访、不畏艰辛的态度令人感动。保留当年见证人的口述历史,挽救即将消失的见证,其本身就是对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
  
  仇长义
  这一期《当代》大气厚重,佳作迭出,可谓重量级。
  此期最佳之作当属《黄河殇》。邓贤的纪实文学我一向喜欢,无论是《中国知青梦》,还是《大国之魂》,都堪称中国当代纪实文学的精品。邓贤的纪实文学,重史料,重亲历者口述,冷静客观,而又不乏激情和想象力,文字功力深厚。这部《黄河殇》既发挥了以上特长,又采用多角度的写法,场面广阔宏大,壮怀激烈,荡气回肠,人物深刻鲜明,跃然纸上。中原大战,花园口决堤、武汉保卫战,隐去的历史一一凸现纸上,是非功过,任后人评断。此种写法,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这样说,此期有了《黄河殇》,便足以傲视国内群刊。
  程绍国的《圣杯盈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当代名作家林斤澜,颇值一读。《鞭影下的尼采》、《杨广本纪》也视角独特,见解不凡。另外,《我的激情故事》、《命案高悬》等小说虽不十分出彩,但也值一读。
  
  吴斌通
  总感觉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无法从老人慈祥的面厐下读出什么,翻阅书籍总是有些茫然。思想泛滥,让思想疲惫。我们总希望从自己的身上找到历史的切入口,寻找命根的一线,让自己从自己的命脉上看清自己和自己无关的历史。邓贤的《黄河殇》或许就是如此,看清了自己命悬一线的命是怎么被决定怎么被安排下来。
  
  陈 玲
  《命案高悬》堪称杰作。当一篇小说客观冷静地告诉你华北平原父老乡亲古以有之的刚强自尊深明大义重友轻利的精神风貌渐被獐头鼠目小肚鸡肠见钱眼开所取代时,传承这片热土血脉的人们不可能不感到魂魄的强烈摇撼。投《黄河殇》冠军票是坚信中华民族精神的浩然正气。
  
  林武坤
  今年年初,老伴摔伤住院,我每天买菜、劈柴、煮食、喂吃、喂药、敷药水、抹身、屎屎尿尿、洗换衣服。现在有空余时间就看报、读《当代》。如今仅读完《黄河殇》,读《命案高悬》仅到146页。《黄河殇》是一篇历史佳作,是《当代》第四期佳作。
  
  费金元
  《黄河殇》内容丰厚,人物鲜明、生动,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都是独家首次披露。不仅是一部大气磅礴的优秀纪实作品,而且还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铁的中篇小说《我的激情故事》。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就是广大产业工人的人生经历。主人公当年对手艺的向往和今天手艺的衰落令人唏嘘不已。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