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读者快评

作者:佚名




  编者按:编辑这个栏目并不容易,读者来信中,表扬居多。挑选批评意见,有点类似沙里淘金。本期快评,删去了表扬,留下了批评,以作为对我们的鞭策。以后的快评,既刊登对《当代》的快评,还刊登对《当代》刊登作品的快评。希望读者热情参与,尤其欢迎快人快语肆无忌惮。
  刘同一(江苏南通市北园新村3号19幢301室)226001
  《当代》杂志的文学品味很高,但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每当我收到《当代》时,总有一种迫不及待地先睹为快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又总觉得它反映社会整体上的蓬勃向上、优秀任务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另外,希望《当代》坚持自己的特色,尽量不要刊登广告,这是我长期订阅《当代》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建议,加强刊物的年终宣传,如贵刊《长篇小说选刊》,此前我们并不知道2004年会出版,今年只好零购了。望今后能早作安排,宣传新品、精品,让读者有一个选择的时间余地。
  冯先政(遵义市务川文化广播电视局)564300
  增强与作者、读者的互动力,所以建议增强“创作谈”和“编辑部的故事”两个栏目,使整个气氛活跃起来、紧密起来。“创作谈”一由作者谈,二请名家谈?鸦“编辑部的故事”可以广泛一些,包括国内和国外文学动向等。
  张步高(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季桥中学物理组)223233
  《当代》从创刊至今,已经形成了自己无可替代的特色,那就是《当代》所奉行的文学克隆真实的办刊宗旨和文学关注现实、关注百姓、关注人生的坚定立场。《当代》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在同类刊物中均属上乘,而他最引人瞩目的确实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性,《当代》无愧于当代。读《当代》的作品,读者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而是国家、民族和人类。《当代》提升了读者的品味,升华了读者的境界。
  《当代》曾不定期地召开《当代》重要作品的研讨会,近年来这种活动似乎少了,不知何故?我想若有可能,是不是还可以继续搞下去?
  建议《当代·长篇小说选刊》同时发表作家的创作谈和批评家的优秀评论或者编者的编者按,不知是否恰当?望能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