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4期

我们离仙湖有多远

作者:曹文君




  大唐文学社简介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大唐文学社创建于六十年代,目前有社员400多人。大唐文学社有社刊两本:《石山钟》(文学创作类)、《大文杂志》(社科类)。2000年3月份出版的《石山钟声》(学生文集)被《少年文艺》、《同龄鸟》、《作文通讯》、《全国优秀作文选》等报刊选载。
  大唐文学社2000年3月被评为“南京市十佳文学社团”。社刊《石山钟》被“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命名为优秀社刊。2002年获第四届“雨花杯”全国中学十佳文学少年摇篮奖。
  (指导老师洪劬颉)
  
  “仙湖/陶醉的青瓷/在我手中柔顺得如同你的皮肤。”周渔因为这首为她而作的诗而更加执著地跟随着诗人陈清。只能说是跟随,因为他们的爱情在瓷碗碰碎的那一刻,便埋下了伤怀的种子,在周渔心里生了根。她和自己纠缠着这段感情,在车厢里,在铁轨边,在两个城镇之间。不知周渔是否清楚陈清究竟有多爱她,至少我看不清。陈清对周渔的爱模糊得如同仙湖的湖面。仙湖,周渔一直寻找着的,诗里的湖仙,其实只存在于周渔的心里。周渔死于车祸,死于决定去找陈清的路上,死于对仙湖的迷惑里——她一直追逐着的迷惑里。她认为仙湖是陈清对她的爱的证据,就这么固执地甚至偏激地守护心里的仙湖。我只是想说,她生命的意义便是厮守她心中的爱情,心中的仙湖。她与陈清的爱情是易碎的瓷器,是她画笔下的艺术品。瓷器碎了,但她仍在碎片上不停的画着。她极艺术的生命被陈清完全充满,完全充满。
  这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钢琴课》。里面没有湖,但有海。平静的海水,平静得如同艾达的表情。女主人公叫艾达,一个视钢琴为生命且与钢琴有着同样高贵气质的女人。她对钢琴的爱渗透出来,成为拒人千里的力量。她无法言语,但她的美与高洁已在她的钢琴声中,在她的倔强的眼神中,无法抑制地展现出来。她曾经那么地爱她的钢琴,甚至超过爱她的女儿,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尊严,而当她将要赎回自己的钢琴时,却猛然发现,她真正需要的已不再是这架钢琴。于是她将钢琴丢进海里,也将被钢琴束缚着的自己丢进海里,永远沉入海底——换来的是艾达新的生命。
  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高呼“Freedom!”的时候,我们看见他手中紧攥着他死去的妻子用过的手绢。当初他只是为妻子复仇,是英格兰贵族杀死了她的妻子。然而当复仇之火愈燃愈烈之时,他开始明白,他为的不只是她的妻子,而是所有苏格兰的人民。引用《英雄》中残剑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痛苦,在一个国家的痛苦面前便不再是痛苦。他在英格兰被处死,将他整个人生的价值推向了顶峰。
  周渔之于仙湖,艾达之于钢琴,华莱士之于他妻子:虚构的人和事撞击着坚硬的真实。我们是否也曾思考过人生的意义?在这些不同的追求背后,有一条是共同的:充当自己最甘愿演绎的角色,选择自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这一切是否是最崇高的、最耀眼的,倒并不重要。
  每个阶段,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追求的东西也在不停变化,最终的定夺取决于哪个能让你觉得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你活着的意义,为你在这世上留下一个永恒的证明。有时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预设的太多,反而会无所适从。很多太理性东西在这个时候都会牵拌住我们,捆绑住我们。周渔对另一个男人张强说:“不是你说的吗?心里有就有,心里没有才真的没有了。”艾达坚决地让人将钢琴扔进海里,把绑住钢琴的绳子的一头绕在自己脚上,沉进水中,但在就要窒息时,她突然解开绳索,游了上来。华莱士在敌人百般引诱他认罪时高呼的却是一声连英格兰国土都惊呆了的“Freedow”!他们的人生便就此记录下“人生”二字,这是两条平面的交线,从此走上了另一个平面。可能会更加艰难,但人生不正是艰难游历的过程吗?
  在重重折叠的人生地图上,我们追求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心中是否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仙湖,还是仍然在寻找?你是准备一辈子寻找,还是已经知道你离仙湖有多远?
  (指导教师:曹勇军)
  
  曹文君创作谈:
  阅读,有时候会令人中毒。在自己的阅读视野里,常常会有意拒绝流行和肤浅,时代的浮躁已经在不停的制造着垃圾,这种垃圾的存在,可以说充斥着我们的视听空间。米兰·昆德拉的沉思、川端康成的质感……常常使我迷恋,我行走在感性与理性的夹缝之间,在每一次的阅读之后,我总是想到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总觉得有话要说,我就尝试着将这些边栏文字成文。
  我存在,故我思考。我的思考,也在引领着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