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文学编辑史不会遗忘的名字

作者:李 频




  《将军吟》和《芙蓉镇》都荣膺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召开时,这两部作品的责编龙世辉被定为正式代表。龙世辉起初并不打算与会,在韦君宜的一再坚持与鼓励下,他出席了会议。耕耘编坛30多年了,总算把编辑当做编辑看了,总算得到了来自组织的肯定评价。虽然姗姗来迟,龙世辉还是感到了迟到的喜悦。虽然只是一个代表资格,终究让他分享到了认同的满足与幸福。对文学编辑界这是难得的殊荣,它表明社会已经转变了编辑观念,承认了编辑独立的社会地位。
  出席会议是一种荣誉,同步而来的也有难咽的苦涩。荣辱与共,激起了龙世辉心灵的震颤。大会在进行过程中特别邀请龙世辉发言。正当他为是否发言犹豫不决时,莫应丰发言了。莫应丰说,什么是创作,创作就是写出不同于任何人的作品,不是那些人家说什么你也说什么的话,可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部有的编辑,看到有创造性的作品动手改,让你改,改得既不像这个的,也不像那个的,把创造性都砍掉了。
  龙世辉知道这话是冲着他来的,他想自己也应该发言,几次想举手,但想到这是庆功大会,他的发言可能会转移会议主题,便忍住了。但实在又觉不平,便向会议主持人说,“莫应丰的讲话是冲着我来的”,便中途退出会场。
  据龙世辉说,事后,有人把此事汇报给秦兆阳,秦兆阳当即说:“老龙应该发言。”传到中国作家协会一位负责人耳里,该同志说:“这个编辑不错。”
  后来莫应丰直接和间接地向龙世辉道歉,承认他发言没有讲好。龙世辉在《得奖之后》一文中说:“我们期待着一批又一批有志气、有才能、谦逊而不断进取的文学家出现。”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尽管在此之后他与莫应丰仍友好相处,合作也很顺利,但此事留给龙世辉的心灵创伤是深刻的。或许是来自组织的社会评价与来自作家的个人评价反差太大的缘故,几年后他重提此事仍心情沉重。在《试论文学编辑》一文中说:“有人的作品,经过大大小小的编辑提意见修改发表得了奖,他站在那个讲台上,竟说编辑打击挫折作者的积极性,压制创新,他的作品得了奖,编辑反而成为了罪人!作品发表了,编辑却要挨骂受气”。尽管如此,龙世辉还是在事后不久,及时地把莫应丰的中篇小说《在水碾坊旧址》作为获奖作者的新作在《当代》上推出来。莫应丰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立即拍发了一个较长的电报表示哀悼,为作家的英年早逝而痛心。
  莫应丰与龙世辉已先后作古,他们之间的编创交往也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凭吊旧人,后人为龙世辉而欣慰,而骄傲。他以其深刻的见地、博大的胸怀再一次树立了他作为杰出编辑家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