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4期

“《当代》文学拉力赛”2001年第三分站赛评委评语

作者:佚名




  推荐人:王义军
  推荐篇目:《水灾》
  推荐意见:
  一、结构完美。小说涉及的人物多、事件多,时空变换多,但作者皆能完美地组织起来,实在需要相当的魄力。上篇漫不经心中暗藏急流,气氛日趋紧张;中篇惊心动魄,气势逼人;下篇曲终人散,余音袅袅(可惜未能载完)。节奏上呈现出韵律之美。
  二、场面感强。从地区干到农民,小说中出现了诸多阶层,都能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活动场面,十分丰富。“溃堤”一节,场面开阔,人物都处在紧张的“行动”之中(动词的使用密度因之很大)。这样的小说,如果改编成剧本,将会较为轻松。
  三、生活丰富。小说对于民谣的引用,对于抗洪程序的熟稔,对于官场的把握,都令人羡慕。相信他有着较为丰厚的生活积累。
  尽管如此,作品对于生活的穿透力仍旧有限,它的批判的深刻性尚嫌不足(这也是目前现实主义小说的通病),这既可能有作者学识的因素,亦有可能是由于作者过多地考虑了言说的语境。
  本期好作品多:《北京》在叙事上极具特色,叙事人的个性突出,冷漠与反讽中让人不寒而栗;《医生》在不动声色中充满反讽,它让我想起老舍先生的《断魂枪》。
  
  推荐人:王石
  长篇:《水灾》
  推荐意见:
  第三期打头的是梁晓声的《红晕》。解释性的叙述弥漫全篇,小说中的人物稍有言行,必伴之以作者铁心要全程跟踪的解释或者感叹。经过某种虚拟的程序,将一个过去的人投放到时代已经发生变化的现在或未来。这样的游戏好像古今中外都有人玩过。玩这种游戏,需要想象和幽默像海绵中的水一样无处不在,而在这方面,此篇似力有所不逮(说明:这与梁是一位不错的作家是两码事)。《水灾》这个题目毫无票房,但小说写得出人意外地好,尤其是“溃堤”那上十万字,写得紧凑逼人。作品也写腐败,但似乎更注重人性的开掘。在洪水到来前后,小说中不少人都是在搞腐败的同时又服务于社会,在心存私欲的同时又正气凛然、舍生忘死。作者似乎并不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也努力塑造了一至二位的好官。在对地县乡镇生活与人事的熟悉上,此篇完全可以与同类长篇媲美(如《国画》、《痛失》等等);而在描述的讲究上,似还略胜一筹。当然,此类作品一个共同的毛病是:一览无余。
  
  中篇:《北京》
  相信喜欢故事的绝大多数小说读者都不会有耐心把它读完,而那些喜欢琢磨小说的所谓专家可能会为它叫好。这就和有人说张艺谋的电影是拍给外国评委看的是差不多的道理。作者写了一个当代寓言,七个穷孩子上北京,最后只剩下一个到达,其余的全悲惨地死去。为了壮大作品的内涵,作者节选了语文课本中描述红军长征的《丰碑》一文的段落,在全篇中不断地回环往复。作品对当代人的精神失落似乎耿耿于怀,以致让六位水晶一样纯净透明的孩子在这样的“失落”中一一死去,读得让人于心不忍,作者的心未免太硬了一点。作品节奏也确实太慢,似还缺乏相关情节或细节的有力支撑。
  
  短篇:《医生》
  这又是一篇寓言小说。作品写多了以后,难免对具象描写不胜其烦,干脆直接以形象来概括生活,省得评论家们去多嘴多舌。作者写两个医生一生争强好胜而互不买账,这些到了淡泊的晚年都化作无聊的谈笑。也许人生的所有争斗都是如此。其实,更可悲的还在于,局外人的超然永远也不可能化解和消除当局者的迷糊(换个说法是拼搏精神)。人类的某些错误是需要一代代地永无止境地犯下去的,否则历史的变化与前进就无从谈起。惜乎作者并没有如此深入下去。
  
  推荐人:孙小宁
  推荐篇目:一、《北京》
   二、《医生》
  推荐意见:
  在本期作品中,相较而言,比较喜欢白连春的《北京》,其次是范小青的《医生》。前者像一幅组画,看得出是有布局的,而且文字的叙述也别有味道。后者看似不太用力,但已是成熟作家的谋篇,读起来舒服自然,并且能感受到那宛如江南小镇的淡远韵味。
  就非小说的作品而言,旧文摘的那种形式我也喜欢,尤其是这次发的那一组纪念蔡元培、蔡孑民先生的文章。
  
  推荐人:曹正文
  推荐篇目:《水灾》
  推荐意见:
  我这个人真是孤陋寡闻,对刘春来的名字居然一点印象也没有,花两个晚上读完《水灾》(节选),觉得此人写小说的技巧颇为娴熟,论名气梁晓声似乎在刘春来之上,但单以两篇小说质量论之,《水灾》应排在前位。梁晓声小说最大的缺点是主观意识太浓,写人写事太散。与之相比,我猜想刘春来一定熟读过“三言”、“二拍”的,写人状物都很流畅,书中也有倒叙与插叙,衔接极自然。几个人物的个性把握也相当出色。比如陈了宾,比如罗光明,比如吴子牛,(吴的马屁拍得也相当有水平),还有刘局长与宋副书记,都有可圈可点的情节与语言对话。总之,作者写人物个性手法很细腻,通过一些细节来揭示官场腐败,也相当成功。并在字间行间透溢出当代社会现实的某些风俗气息。该小说的弱点是写抗洪水不如写人情世故精彩。人与事,事的叙述不如刻划人。尽管如此,我还是投《水灾》一票。该篇题目太直,拟改。
  这一期其它作品质量平平。惟一让人喝采的是《纪念蔡元培先生》的一组旧文摘。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我最佩服的作家是胡适与林语堂,除以上两位,蔡元培也可算一位。我们通过阅读罗家伦、傅斯年、许地山、蒋梦麟先生的名家短文,蔡先生之人品、学识与才气,跃然纸上,称其伟大,非虚言也。
  
  推荐人:肖幼玮
  推荐篇目:《水灾》
  推荐意见:
  这是当代版的《战洪图》,一场抗洪抢险写得回肠荡气。但又不止写抗洪抢险,还是一幅当代社会生活的风情画,社会诸多领域的管涌、溃堤绝非危害耸闻。社会上或光明、或阴暗、或甜美、或苦涩的种种场景,各色人等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行为方式、欲望追求,都描写得极为到位。使我们身处其间、熟视无睹的模糊的人物、现象应与明晰和凸现出来。
  小说的语言也很老辣,文字平实含蓄却极具张力,叙述不动声色,娓娓道来却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让人在沉稳平静的表象下感觉到作家强烈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