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1期

“《当代》文学拉力赛”2000年第六分站赛竞赛纪实

作者:文学拉力赛传真




  因为三联书店附近在进行市政施工,交通不便,本站赛改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二楼会议室进行。在此之前,《当代》有编辑担心本期作品没有突出之作,让评委们为难,冠军有可能空缺,大家忽然想起工作了一年都没有发现的疏忽:没有明确空缺原则——总决赛冠军绝不空缺,分站赛冠军可以空缺。文坛常有人用巨额奖金开始,以空缺收场,实现不花钱作广告的目的。巨额大奖总有骗子嫌疑。所以编辑部宣布拉力赛开始时,就宣布“绝不空缺”。矫枉过正,却忘了绝不空缺的是那十万元的人民币,而分站赛应该是可以空缺的。
  编辑们戏说,只好让评委们矬子里头拔将军了。
  出乎意料,评委在阐述意见时,虽然都承认由于没有优秀长篇,增加了选择难度,却又都兴奋地表示,几部中篇都相当不错,都难以割舍。毕淑敏说,年底最后一期刊物,通常会因为处理遗留积压稿件而成为“杂烩”,所以第六期《当代》的均衡水平让她意外,使她思考的时间远比阅读的时间长。评委们的宽宏,使编辑们感到欣慰。
  轻车熟路,第六分站赛很快结束,《当代》借用评委们宝贵的时间,就总决赛办法请教评委。《当代》有一难题,原本希望在总决赛中为读者提供投票的机会,曾设想在第六期上印制选票,因为时间紧迫而放弃。又设想同网站联手,由读者现场上网投票,又担心参与者太少,更担心有操作的嫌疑。骗子太多,黑箱太多,公款或者私款购买印有选票的报刊的丑闻也太多,《当代》不得不小心。很多关心拉力赛的朋友建议,还是沿用分站赛聘请读者评委的办法好,由于任何刻意挑选读者评委的做法都可能破坏读者对拉力赛的信任,还是直接聘用分站赛评委好。这又有了一个问题,六个分站赛有六个评委,超过了专家评委(四位),专家评委会不会有想法?有编辑提出读者评委一票以半票计,以保持本届拉力赛的权威性。评委们都微笑摇头。解玺璋说,专家和读者也不是敌人,读者是专家,专家也是读者——专业读者。《当代》读者的水平都是很高的,这六位读者评委的鉴赏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坐在评委席上,大家都是评委,没有必要再分专家和读者。他的态度,得到其他专家评委的赞同。无论最后怎么决定,《当代》都非常感谢专家评委的谦虚。
  最后推选在将总决赛上发言的评委代表,专家评委们推荐雷达。雷达坚辞,求救《当代》主持常振家。常振家严肃地说,评委代表由评委推选,《当代》无权干预。雷达只得在众人的笑声中摇头叹息。